首页 > > 正文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刘嗣东:为了爱,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推荐的包头市红十字志愿者刘嗣东,获得了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此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自2020年12月开始,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16个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经过层层择优推选、集中展示评选等程序产生。刘嗣东脱颖而出,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的红十字志愿者。

22年走到哪献到哪

1999年的夏天,刘嗣东第一次献血。多年来,刘嗣东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医院血液科和血液中心,北京血液中心、上海血液中心、山东省血液中心、青海省血液中心、武汉血液中心、浙江血液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

在参加无偿献血的同时,刘嗣东还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和捐献招募工作,在这条充满爱与奉献的道路上,刘嗣东始终身体力行。目前,已有200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成为了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0余人加入了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他的女儿和他一样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捐献、血液捐献的“三献”志愿者。54岁的刘嗣东说:“我还要一直坚持献血,献到60岁退休,献到不能献血那一天为止!”

在从事“三献”志愿服务期间,刘嗣东还积极参与环保、助学、寻亲等社会公益活动,并多次为西藏等地的孩子捐款捐物。他先后被评为“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范”、包头市“首届道德模范”,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连续7次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组建爱心团体帮助血液病患者

上世纪80年代的热播剧《血疑》让刘嗣东第一次知道了白血病,他十分同情那些可怜的血液病患者,下决心要为这个群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003年11月,刘嗣东去北京旅游,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采血车上,采集了6毫升血样,成为了一名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在化疗期间会遭到破坏,病人时常面临生命危险,必须有大量匹配的血小板输入体内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为相配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体内争取时间。然而,有大量的血液病患者在等待过程中会出现血小板告急的状况......

刘嗣东得知这一现状后立马投身了帮助血液病患者的事业中来,并于2004年组建了一支针对血液病患者提供帮助的民间公益组织,专门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无偿咨询及血小板资源协调等志愿服务。多年来,刘嗣东带领团队机采血小板,最高峰时达到每14天捐献一次的频率(自治区血液中心规定捐献血小板的最低间隔为14天),无数血液病患者因刘嗣东组建的爱心团体受益。刘嗣东说:“有我们在大家尽管放心,要相信病一定能治好,明天一定会更好!”

发动爱心大接力

2012年9月的一个晚上,刘嗣东收到了一条消息:“我妹妹张美玉,18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昨天病情突然恶化,出血不止,急需B型血小板,恳请您帮忙!”刘嗣东随即联系符合捐献条件但身在乌兰浩特的队友佟良玉,佟良玉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往血站成功地为美玉捐献了血小板,拉开了“包头-乌兰浩特”的爱心大接力的序幕。

因当地医疗资源有限,张美玉不得不转院去河北治疗。当地的血小板资源十分紧张,于是,刘嗣东发动队员与他一起自费前往河北,最后有4人成功捐献了血小板。同时,刘嗣东还积极与廊坊血站及当地志愿者沟通,确保了张美玉治疗时用血小板都能够得到保障。

期待下一个奇迹的出现

2015年初,刘嗣东在浏览百度贴吧时看到一名叫刘娜的患者发出一条信息,内容是希望有好心人为她捐献血小板。他和好友没有犹豫坐火车赶往刘娜所在的医院为她捐献了血小板,本以为她可以好起来,但没想到刘娜在移植后出现了排异状况,不幸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说:“每次想起那些离开的患者,我都很痛苦,为什么大家做了这么多努力都没能把他们救活?我常常是擦干眼泪,继续投身入这项事业,期待下一个奇迹的出现。”

22年的捐献经历给了刘嗣东精神上的滋养,爱和奉献让他的内心更强大也更有力量。近些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刘嗣东的志愿服务工作也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上,他时常在网络上帮助血液病患者,为他们提供咨询,搭建交流互助平台,协调捐献资源,让患者少花冤枉钱、少走曲折路,成为患者们的知心朋友。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爱,我愿意一直干下去,因为有爱就有希望!”刘嗣东说。

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王利军 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