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清明期间内蒙古189个祭扫点接待祭扫群众147.6万人次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昨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截至当日14时,清明假期,全区189个祭扫点接待祭扫群众147.6万人次,服务保障人员1.29万人次;设立24个网络祭扫平台,线上服务人数达1.4万人次;疏导机动车辆43.4万台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据了解,去年,受疫情影响,全区的殡葬服务场所接待祭扫群众人数不到40万。今年,全区各级民政部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心组织,加强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扫码登记、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员工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对人员密度大、祭扫人员多的地区,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严防拥挤踩踏。同时,倡导各地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便民服务,在全力满足不同群体祭扫服务需求的同时,引导群众文明绿色低碳祭扫。同时,各盟市民政局按照要求进一步升级“在线预约云祭祀”平台,并印刷了平台操作流程的宣传海报和二维码卡纸,张贴在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方便市民线上分时间段预约,线下错峰祭祀。同时,各级民政部门还联合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殡葬领域联合执法行动,确保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

据悉,今年清明节期间,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在全市设立7个鲜花公祭活动地点,组织开展鲜花公祭活动,为市民提供良好祭祀环境,以绿色环保的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而且,呼和浩特市现场祭扫严禁将火种带入墓区、骨灰堂,严禁在殡葬服务机构及公墓内烧纸、燃放烟花爆竹、放飞孔明灯等一切用火行为。清明节前,自治区文明办和自治区民政厅联合下发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群众文明祭祀,倡议广大干部群众利用互联网等新模式开展网上祭祀活动,这既能减少人员大量聚集,减轻疫情防控压力,又不受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参与;用鲜花代替烧纸钱、植树进行缅怀、书写寄语、撰写回忆录、晒全家福和微视频讲述先人故事等方式,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刘芳)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