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青山区大棚育苗备耕忙​

村民们在育苗

一株株辣椒、甜瓜、西红柿秧苗破土而出,绽绿吐翠;十几位村民忙活着拌肥、抹盘、点盘、摆盘,有条不紊……连日来,在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王老大村的温室育苗大棚内,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培育蔬果种苗,为即将到来的大面积春耕春播做准备。

王老大村建有温室大棚近500栋,2019年兴胜镇引进南德种业,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订单农业,公司从农户手里集中流转土地,农技人员手把手教村民育苗,并包销种苗和蔬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当下正值育苗的关键时期,大棚里的头批幼苗已经长到几厘米高。

“这片是给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种的甜瓜苗,还有早春保护地里面种的辣椒、西红柿,正月初三就开始播种育苗,3月底陆续定植,一棚总计5000盘、25万株左右。”南德种业负责人南贵忠说,下一茬还将给乌拉特前旗黑柳子、九原区哈业胡同镇育苗400万株。另外,公司和北京兴发地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建立长期合作,手握贝贝南瓜、西瓜、甜椒、辣椒等订单,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蔬菜种植利益最大化。为了稳定发展蔬菜种植业,今年公司计划在王老大村新建蔬菜育苗中心,达到每年育1000万株的规模。

村民陈爱翠一边点种,一边笑着说:“趁着农闲来打工,离家近,每天还有100元的收入。等这些苗长起来后,我们就到大地里忙活,干得又是另一个工种。从春忙到冬,一年四季基本上不用为外出打工发愁。”

王老大村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高军给记者算细账,从育苗到种到田里,最少要20名劳动力,日工资80—100元,起码能解决一部分上岁数村民的就业问题。“去年,南德种业仅流转土地和村民工资支出就达40万元,这些都揣进了村民们的腰包。”

乡村要振兴,农业要先行。近年来,兴胜镇逐渐形成了以王老大村、羊山窑村为主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以二相公村、东达沟村、笸箩铺村为主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区,农业种植效益日益显现。兴胜镇宣传委员刘杰明介绍说,全镇的5500多亩土地现在已经全部进入农田水利整修和育种育苗阶段,今年与南德种业签订了2000多亩的种植合同,已育苗2700多万株。“到夏秋时节,我们延青大线骑行道打造的千亩油菜花和向日葵基地将绽放美景,吸引更多城里人观光游玩。”(文/图  郭健)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