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跟着总书记了解内蒙古|林区工人停伐以后干什么、收入怎么样?

“从‘砍树人’到‘看树人’,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

“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林区实现转型发展

从“砍树人”到“看树人”

一群人、

一份职业如何改变?

周义哲

“总书记关切询问我们林区工人的数量变化,停伐以后干什么、收入怎么样?”

周义哲向总书记汇报了随着天保工程实施,自己和工友们由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一定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

3月5日下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后,周义哲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周义哲是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一名林场工人,已有40多年工龄。

春意渐浓,山川披绿。

听闻周义哲津津乐道的“绿色林海”,

他感同身受。

在那片林海雪原,

目之所及,

一切都在改变。

山川变绿了,

水草变多了,

人们的理念也变了。

大家对“新发展理念”这个热词,

有着鲜活生动的观感。

曾经,

这样的疑惑,

很多人都有。

“不让我们砍树了,

我们干啥?吃啥喝啥?

孩子老婆怎么办?”

但后来大家发现,

林子还是这片林子,

就是干的活儿不一样了,

而且不但有活干,

还有钱赚。

“过去我们在这片林子里,

用锯和斧子砍树, 

现在我们在这片林子里,

用锹和镐种树;

过去我们的工资是单一的,

冬天生产木材赚的是卖树钱,

现在我们管护、抚育、防火、植树造林,

什么季节干什么活,

而且工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

去年两会期间,

在“代表通道” 接受采访时,

周义哲用淳朴的东北话和大家唠家常,

讲述了大兴安岭森林从“砍”到“护”,

自然生态和人民生活一步步向好的经历。

“我们这片管护最好的全中国最大的

北部原始森林,

空气非常好,

像一个天然大氧吧,

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国际标准的60倍,

邀请大家到祖国北疆不一样的

‘绿色万里长城’走走看看。”

只要有机会,

在各种场合,

周义哲总不忘介绍大兴安岭的美景,

向中国乃至全世界推介山清水秀、

环境优美的内蒙古。

伐木工的新生活

转型伐木工尚建林:开起农家乐

“俺们守着这片世外桃源,哪儿都不去。”

尚建林曾是一名林区一线的采伐工,

他见证着内蒙古大兴安岭

林区开发建设的历程。

图为冷极村林业工人转型做旅游,展示和游客一起制作的糖葫芦。

如今的尚建林在自家的

小院儿里开起农家乐,

转型做旅游,就连冬季都闲不着,

他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翁”。

转型伐木工王金珠:我的工资不但没少还增加了

“虽然停伐了,

但我的工资不但1分都没少,

收入较往年还有所增加。

在山产品采集期前,

林场特地给我们办理了入山采集证,

去年光我和媳妇采山货就赚了近万元。

现在我每天都很忙,

参与森林防火、绿化家乡、

综合抚育等工作。”

说起停伐后的生活,

乌尔旗汉林业局兴安里林场原伐木工王金珠

难抑心中的喜悦。

转型工人包东:转岗成为环卫工人 工资收入有保障

“感谢党,感谢林业局!

停伐后林业局给我安置了新的岗位,

让我对新的生活有了盼头!”

这激动的话语出自50岁的

蒙古族职工包东之口。

1993年,他开始在伊东林场运木材,

当时林业局就已经资源枯竭,

每年冬季生产任务很少,

一家3口的生活必须靠他外出打工才能维持。

停伐后,他转岗成为环卫工人,

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

他的妻子

又得到了每月近2000元退休金,

他家的生活状况一下子好了起来。

郑晓林:林业人变成了现在的养鹿人

大兴安岭南麓洮儿河畔,

曾经的林业人变成了现在的养鹿人。

郑晓林用十年时间在鹿园新村搭建起

自己的“童话世界”。

山林中跃动的梅花鹿不仅圆了他

返乡创业的致富梦,

还通过“寄养扶贫”模式带动村民脱贫。

“放下斧头搞旅游”的林业人

也依托梦幻阿尔山旅游的金字招牌

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依托特种养殖,白狼镇搞起了农家乐

如今郑晓林的鹿园已由10年前的7只

发展到如今的120多只。

2016年初,

白狼镇成立了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购买梅花鹿

和野猪在产业园里寄养,

年底可以得到相应的分红。

经过努力,

去年该项目签订的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户均年增收已达14000元,

已全部脱贫。

刘成林:搬离木刻楞房子  圆了安居梦

“自打我们家从山上林场搬到了局里,

条件越来越好了,

日子也越过越舒心。”

刘成林是的一名护林员,

以前居住在距林业局26公里的

乌尔旗汉林场。

乌尔旗汉林业局深山远山居民

搬迁启动后,

刘成林一家从林场搬迁到了局里,

和众多曾为“旧居”所困的居民们

一起圆了安居梦。

几年来,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已有3万多户生活在森林腹地

的林业职工住户搬出大山,

圆了安居梦,

过上了新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实现?

这本生态账该怎么算?

“据测算,

2018年我们这里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周义哲说。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面积最大、

保存最好的重点国有林区,

生态功能区10.67万平方公里。

林区1952年开始实施有计划的开发建设,

曾经是自治区的重要财政支柱。

从2015年起,

林区坚决落实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

商业性采伐政策,

转变发展方式,

谋划绿色发展。

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

大兴安岭地区堪称

黄金养殖带和黄金种植带。

为了推广林区养殖的牛羊

和种植的蔬菜水果,

自认为“不太会说话”且年过半百的周义哲

也开始尝试“直播带货”,

为本场职工生产种植的黑木耳做“代言”。

北岸林场所在的满归镇,当地许多居民从伐木工人变为护林工人,收入也提高了。

天保工程实施的20年,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生态账本里的答案在这里

森林面积净增99.45万公顷,

蓄积增长了3亿立方米,

覆盖率提高了9.25%。

生态账本里的答案在这里

近年来,

内蒙古大兴安岭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引得无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前来栖息,

现已观测到灰鹤、花尾榛鸡、大雁、

中华秋沙鸭、秋沙鸭、绿头鸭、

鸳鸯、猫头鹰等大量野生珍禽,

猞猁、黑熊、貉子、狍子、

野猪、雪兔、狐狸、松鼠等野生

保护动物的活动踪迹,

林区的物种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

2015年全面禁伐。

林业经济变轨转向林下经济,

林区的建设者摇身变成守护者。

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

最后一根兴安落叶松伐根仍停留在原地。

如今,

这里成为了旅游胜地,

已使用40余年的

那几辆废旧集采运材车,

作为旅游产品供人们观赏,

从中了解那段

如火如荼林区开发建设的历史。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

提供数据显示,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

林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

穿过密林小路,

踏着薄冰白雪,

便到达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纪念地,

几台陈旧的集材车整齐停靠在一旁,

一本镌刻着2015年3月31日、

4月1日的木质日历见证着

大兴安岭的“前世今生”。

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517工队队长

董永胜向记者介绍道:

“如今,停伐纪念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

到访林区旅游的标志性文化景点。”

该工队借助林区停伐仪式纪念基地,

将工队原址原貌保留下来,

改造成为林区最后一个工队纪念地,

打造为旅游景点,

原517工队部分职工采取集资入股的方式,

让“砍树人”变为旅游产业“股东”。

春秋两季防火期,

“股东”们忙于护林防火工作。

夏季,

以林业早期生产作业工序情景再现、

山野菜和工队大锅饭特色餐饮、

工队主题住宿帐篷等别具一格的

生态旅游元素打造的旅游别具特色。

冬季,

他们利用区域极寒纬度和冰天雪地的

自然资源,

以冰河滑冰、马拉爬犁、特色雪雕和冰雕、

冰雪火锅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

国内外游客。”

董永胜如是说。

曾经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

成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务林人的重大考题。

如今,

他们立足富集的森林资源、

厚重的历史民族文化等独特优势,

全力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业。

当地先后打造

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个4A级旅游景区、

多个3A级旅游景区。

同时,

将94个重点旅游项目

纳入了属地发展规划,

满归、根河等9个林业局分别入选

中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森林健康养生地、

中国森林康养基地等名录。

生态账本里的答案在这里

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接待游客31.18万人次,

旅游服务业实现产值6970万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创造“美丽经济”

绝非只走旅游业这座“独木桥”,

加快生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基地建设

也非常重要。

生态账本里的答案在这里

近3年,

内蒙古大兴安岭完成经济林种植

超过10万亩、

中草药种植达1.7万亩、

野生榛子平茬改培2.9万亩;

绰尔、乌尔旗汉等6个林业局实施

碳汇试点项目9个,

绰尔、克一河率先在国有林区

碳汇交易上取得突破;

启动比利亚谷铅锌矿采选项目建设,

2019年完成选矿30万吨,

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如今,

“童话阿尔山”“南有西双版纳、

北有莫尔道嘎”

“中国冷极”“根河房车露营基地”……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一条条引人入胜的宣传语

渐入人们的视野,

一批国际知名、

国内一流的森林旅游景区

备受游客青睐。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旅游持续升温,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旅游收入屡创新高,

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林区经济转型、

富民兴林的支柱产业。

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品牌愈加响亮时,

独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特色的

绿化苗木产业、

林下经济也在逐年升温。

生态账本里的答案在这里

放眼内蒙古大兴安岭,

独具特色的致富产业正蓬勃发展于林区各地。

家家户户院内都在培植滑子菇、猴头、木耳,

其中以滑子菇最为著名。

每到收获季节,

外地客商络绎不绝,

滑子菇供不应求,

“小蘑菇、大产业”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

采取“创业带头人+互助组”的模式,

带领当地职工共同致富。

克一河林业局是远近闻名的“黑木耳之乡”,

职工群众在黑木耳种植中尝到了甜头,

产业发展势头高涨,

当地的“诺敏山”品牌已成为国家、

自治区知名品牌。

大杨树林业局在蓝莓、

榛子种植中独树一帜,

不仅有效遏制了林缘后退,

还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比种地收入

更好的致富之路……

生态账本里的答案在这里

在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大兴安岭浆纸公司

特种纸技改升级成功投产;

对俄森林资源合作

营业额8049万美元。

生态账本里的答案在这里

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

林区水资源综合开发产业

正在稳步推进。

生态账本里的答案在这里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依靠绿水青山,

捧出了“金山银山”,

务林人没有因停伐“饿肚子”,

反而钱袋子更鼓了、

致富路更宽了。

停伐后,

林区的2.5万“砍树人”如今都得以转岗分流,

依托独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森林、

冰雪资源,

重新找到了新的转型发展之路,

正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理念,

建设着美丽家园。

大兴安岭转型发展中

良好的生态是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

最优资源、

最响品牌和最大的后发优势,

是林区发展的根基和林区人民

赖以生存的根本。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