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移风易俗“战”疫情 文明实践“展”新风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全社会渐渐地形成了低碳环保、文明节俭、健康祥和的氛围,不仅弘扬了新时代文明新风,也赋予了社会全新的活力与魅力。但是入冬以来,特别是岁末年初,春节假期临近,农村返乡人员较多、聚集性活动增多,连日来多地农村疫情聚集性爆发,婚宴、葬礼、集体活动等,已经成为确诊轨迹的高频词。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风俗之所以成为风俗,就是因为它具有社会性和顽固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因此,特殊时期更应该注重“软硬结合”的方式,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一、提倡风俗新形态。各地应大力倡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就地过年,少流动”“不扎堆,不串门”“线上拜年”等这些疫情期间特殊的“移风易俗”,让农牧民群众把尊重生命、健康至上的观念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聚集。

二、转变思想日日新。“千年风俗一朝改,转变思想是关键”。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引领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才能更深层次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各地要深入挖掘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以先进带动后进,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媒介,“双线”宣传报道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压实行动展新风。广大志愿者也要积极参与到践行移风易俗的活动中,在获知身边有不文明行为时,及时制止劝导,防止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同时,也应该广泛开展文明实践行动,滋养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沃土,让文明新风落地生花。

移风易俗应该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将文明新风尚的种子种进老百姓心里,不仅要让社会变得越来越健康、团结、进步,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也应成为传承家风、传播文明、传递文雅的幸福扳手。(刘  洋)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