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构建养老新格局: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

爬楼机可以让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出门不再难,便携式洗澡机可以让卧床老人不再为洗澡发愁,12元就可以在为老餐厅吃一顿丰盛的午饭……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积极探索多元服务模式,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起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2020年8月份,呼和浩特市在全国第四批54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的成果评审验收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多元化服务实现“老有所依”

1月26日,记者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建华北街社区的社康养老服中心,只见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一款用于老人、残疾人上下楼的爬楼机,“爬楼机体积小、重量轻、转向灵活,充满电可以连续爬130层楼,通过履带实现上下楼功能,操作的时候只需要一个人在后面控制好方向即可,另外爬楼机还带有智能刹车系统,不用担心连人带车摔下楼梯的情况发生,既平稳又安全。”工作人员佟树云一边为记者演示一边介绍眼前这款设备。

工作人员调试爬楼机

家住建华北街社区糖饮楼小区62岁的曾广云就是爬楼机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她的家在3楼,去年10月份,脚部受伤,外出去医院就诊、复诊就依靠这台爬楼机。“2019年12月13日,建华北街社区·社康养老服务中心引进了爬楼机、便携式洗澡机以来,很受辖区内老人的喜爱,特别是在夏天,这两款设备的出工率是满勤。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呼和浩特市户籍总人口247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52.6余万人,占到户籍总人口的2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震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每位老人都能安度晚年,渐渐成为了当地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成为了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呼和浩特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等13个政策性文件,初步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

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的优秀企业来呼经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德国、南京、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多家知名企业已落户呼和浩特,同时积极培育本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内蒙古寿康养老集团、呼和浩特市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已在市内多点布局。随着政策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多元创新运营环境的日渐形成,首府地区逐步构建起了全面性、系统性的综合服务体系,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急、呼叫服务、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健康指导、家政服务、代办服务、法律咨询等养老服务源源不断地送到了老年人的身边。

“老有所养” 吃出家的味道

“子女们都在外地,老伴儿走了以后,我最头疼的就是这口饭了,自从有了这个为老餐厅,我天天都过来吃,又便宜又卫生,味道还清淡,我这顿饭才花了12块钱。”生活在玉泉区鄂尔多斯路街道康居社区的李奶奶感慨道。

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局长范挨计介绍道:“为老餐厅的经营场地和设备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在税费征收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免,并且运营场所用电、水、热、燃气等费用都是按照居民生活类标准进行收取的,根本目的就是将餐厅节约下来的成本直接让利到老年人的手中。餐厅的口味也都是依据老年人的饮食健康习惯设定的,按照营养学标准进行配餐,低盐少油、易于消化,让老人们吃出家的味道。”

午餐味道很好

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老人们也能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全市60周岁以上的城乡特困人员、重度失能失智、中度失能失智、失独、空巢(留守)、低保及低保边缘、百岁等老年人每人每天享有早餐2元、午餐4元的就餐补贴;玉泉区90岁及以上老人可免费就餐、80~89岁老人享受七折优惠、70~80岁老人享受八折优惠、60~65岁老人享受八五折优惠;新城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可一次性获得2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用于就餐和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截至目前,首府地区共运营社区为老服务餐厅41家,覆盖老年人11.5万人,直接受益人数达4.2万人,数以万计的老年人,特别是孤寡、空巢、留守、失独等老人群体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得以解决。

丰富的娱乐项目实现“老有所乐”

舞蹈活动室内,十余名年逾花甲的大妈手持长扇,伴随着悠扬委婉的民族乐曲翩翩起舞;隔壁的台球桌旁,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伯手握台球杆,认真研究着击球的角度和路线;楼下的棋牌室内,几十位老人分坐五桌打着麻将或者扑克,余下没能上桌的老人们充当起了“助理”和“参谋”的角色……这就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丽苑社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景象,每逢组织活动,来参加的老年人总是络绎不绝。

葫芦丝吹起来

1月26日14时许,家住玉泉区航天小区的76岁居民闫宏茹来到建华北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她乐呵呵地和这里的工作人员打招呼,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为一会儿开讲的养生课做准备。闫宏茹说,自从社区开设了养生小课堂,她几乎每天都来,学习了不少养生小知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健康。

对于老人们来说,每一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是一座精神家园,而要在人口密集、道路拥堵、公共区域环境杂乱的区域,特别是老年人居住集中的老旧小区,找这样一块合适的场地并不容易。面对这一难题,呼和浩特市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用房问题:一是新建住宅小区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二是老城区和已建成住宅小区通过合理腾退社区办公用房,利用辖区属于国有资产性质的闲置厂房、仓储用房、医院、酒店、校舍、办公楼等设施或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解决;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自有房产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20年,呼和浩特市累计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104处,截至目前已有78处正式投入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首府地区多点开花、遍地发芽。

医养结合 “老有所安”

“老人总体情况还比较好,把药按时吃上,经常给老人做做按摩,活动活动肢体,下周我们再过来,有什么情况随时给我们打电话”1月27日,赛罕区桥华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细心地嘱咐着辖区居民李先生。

家住赛罕区桥华社区的李先生退休多年,家中的老母亲体弱多病需要经常到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这对于李先生来说,每次带着老人去医院挂号看病,都是一项“大工程”。“光是带我妈出门就得忙出一身汗,更别提上车下车和进医院做检查了,领她看一次病实在是太费劲儿了。”李先生说。

工作人员入户为辖区居民做身体康复

前不久,李先生得知他所居住的小区内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经投入运营,打个电话就可以预约上门服务,他当即拨打了预约电话,为家中的老母亲预约了医护服务。该服务中心的平台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了解了老人的基本情况与身体状况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便带着仪器和设备来到了李先生的家中,给老人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健康评估,省去了李先生不小的麻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积极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为老年人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医护上门、医疗巡视、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蒙医中医养生保健等多项服务,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专科到全科、从个人用户到区域平台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细心、更全面的医养服务。

截至目前,投入运营的57家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已有30余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全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71.38%,建档立卡贫困户慢性病签约率达到98.92%。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推广应用,确保了老人们可以获得更多方便、快捷、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

记者手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聚焦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呼和浩特市不断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创新模式,在推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和健康发展上持续发力,构建起了政策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服务多元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节节攀升,一幅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温馨画面构成了青城养老的幸福画卷。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刘晓君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