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记忆中的年味

时光飞逝,80后的笔者已过“而立”直奔“不惑”,农历年亲身经历了几十个,时不时感叹享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便捷快节奏化,却更加怀念儿时过年的那种浓厚氛围。

那时候家家户户在过完小年后,开始忙碌着准备过年的东西,还有童谣这样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那时候还没有超市、大型购物商场,商铺过年那几天不开门,因此每家每户都要提前储备好多天吃的,各种蔬菜成捆买,肉都按照“扇”去买的,瘦肉留下包饺子,肥肉炼油,炼油下来干干脆脆的“油脂肋儿”是童年美味的零食。那时候买东西要赶年集,跟着妈妈后面赶集,好奇地看着平时看不到的稀罕物,听着大人们之间“你也来赶集呀?”“年货办全了吗?”的招呼声,南来北往商贩们的叫卖声,熙熙囔囔,好不热闹,而笔者则左跳跳右跑跑,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还能缠着妈妈给买块麦芽糖,放在嘴里粘着上牙下牙拽,粘着下牙上牙拔,那种甜是扎根记忆深处的甜。

那时候的对联都是纯手工现写,没有固定的对联内容,大家在对联摊位上仔细看着对联上的内容,给予新年的期盼,选上内容寓意最上乘的对联,而且还要货比三家,要看写对联人的字,毛笔字漂亮的对联,销售得最好。笔者的大伯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每年过了腊八开始摆摊写对联,大伯会提前将精挑红纸裁好大小,长度不够的用浆糊从背面粘起来,而笔者给大伯帮忙拉对联的,因桌子不够长,写过的对联担心墨汁流动,需要展平拉动,现在记忆深处还时常浮现,大伯行云流水的动作。大伯的字酣畅浑厚,很多人喜欢,他们驻足在大伯的对联摊位前,问着对联上字的含义,精心挑选,还有的让大伯现场编写,虽然等的时间长,但感觉人们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光……过去不明白,现在知道对联里有大伙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愿望。

那时候过春节,给自己和家人买新衣服,大家辛辛苦苦一年,年末了不管怎么样都要穿上“一身新”,寓意新年新起点,崭新迎新年。笔者的父母当时开了一家服装店,年末那几天很多人来试衣服买衣服,先看衣服,看上试一试,满意了就商量价格,商量价格的过程增强了过年的氛围。爸爸妈妈讨巧的说话方式,让买家买得开心买得顺心,在这样的欢声笑语,让人感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满满。

那时候还是孩子的笔者最喜欢大年初一,不仅有新衣服穿,还能得到压岁钱,虽然只有几元钱,但可以自己支配,和小伙伴们买气球,吃碗“炒凉粉”……开心极了。那时候,大家是登门拜年,孩子给父母长辈拜年,朋友之间问好,吉祥语、讨彩话,不带重样的,没有现在的粘贴复制,有的是真情实感,真心实意。

时不时会想念幼时过年的场景,但对比过去,我们身边的种种改变,恰恰说明国家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人们不仅只是追求物质上的丰富,更多要准求精神上的富足,才会有了种种的落差。我们这一代人,亲身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也经历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这些都说明国家在发展在强大,我们在享受福利的同时更要感谢强大的祖国,没有祖国站起来强起来,就没有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和美满。(张琳琳)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