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调研依赖“经典路线”也是形式主义

最近引发热议的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还原了福建泉州隔离观察点坍塌事件中的一个细节。该酒店倒塌前不久,时任福建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张志南曾到泉州检查防疫工作,但他看了六七个点,每个点二十来分钟,却没去这个隔离点。现已落马的张志南说:“我们下去基层调研,说心里话都是被安排,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惯性,也是一种官僚主义。”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然而,有些地方领导干部调研变味、走样,不踏踏实实走群众路线,反而热衷于轻轻松松走“经典路线”。他们不深入群众,不掌握实情,作风不严不实,未能发现不良苗头,未能阻止泉州隔离观察点坍塌,教训非常深刻。

有的地方热衷打造调研盆景,设计“经典路线”。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工作不扎实,经不起调查,只能大肆弄虚作假:调研场景是精心布置的,随机访谈是提前安排的,访谈群众是精挑细选的,谈话内容是一成不变的,用同一条路线、同一批对象来应付不同检查。

调研“经典路线”成为一种现象,与个别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脱不开干系。有些领导干部用应付心态看待调研,没有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没有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所以对虚假“经典路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调研已被异化为“被安排”,领导干部甘愿被牵着鼻子走,从调研主角成为配合对象,“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对着群众打哈哈”。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把调研现场当秀场,基层投其所好,双方臭味相投。《正风反腐就在身边》披露了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委原书记王四华弄虚作假等问题。他以前经常宣扬自己把宁都县299个村、3600多个村小组都跑遍了,但实际上对本县的扶贫难点都不掌握。到底他是怎么跑的,经常陪同他下乡的干部心里都有数。宁都县梅江镇党委原书记李木生说:“一天最多跑十多个乡镇。有的时候就是两三分钟、三四分钟,有的地方仅仅路过一下,也宣称去过了。”

无论是作秀式调研,还是应付式调研,都值得高度警惕,它们背后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相互交织、相互助推。把心思花在“经典路线”上,而非群众路线上,这样的调查研究徒有其名,不仅无法成为科学决策、防止失误的工作利器,反而沦为形式主义变种,形成不良示范,恶化当地政治生态,让群众心生反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调研新风劲吹,广大领导干部坚持务实管用原则,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开展调研,让一大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赢得群众的广泛好评。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其中就提高调查研究实效要求“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依赖‘经典路线’”。

针对“一天调研十多个乡镇,路过一下也叫去调研过”等变味走样现象,必须高度警惕。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调查研究务必谨防只走“经典路线”,而不坚持“群众路线”。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真功夫。(周楠)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