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数字赋能让青城更智慧——呼和浩特城市大脑上线启动综述

随着1月20日自治区第一个“城市级”城市大脑——呼和浩特城市大脑正式上线启动,今后,青城市民将真正实现“一部手机走青城”。你可以跟着手机找到最近的空闲车位,可以根据监测了解繁华商圈的精准人流,可以随时掌握实时交通状况避免堵在路上等等,城市管理也将因大数据的助力而更加精准、智能。

呼和浩特城市大脑可概括为“1+4+N”体系,即由一个城市大脑智能中枢,感知体系、数据体系、安全体系和“爱青城”App四个基础支撑,以及由此生成的N个智慧应用组成。

2020年10月,呼和浩特智慧城市一期“1+4+N”项目全面开工,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城市大脑建设任务,这个速度创造了全国纪录,为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了呼和浩特新速度、探索了呼和浩特新模式、贡献了呼和浩特新方案。

在技术架构上,呼和浩特城市大脑实现了感知体系、数据体系、应用体系、安全体系、城市操作系统以及协同管理、协同服务等功能。如今,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形成了涵盖党建纪检、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保护等五大领域的29个应用,成为自治区首个“城市级”智能中枢。

城市大脑为成千上万的物联网传感器摄像头赋能,汇集数据更丰富,分析数据更高效,应用数据更直观。

装在关键交通枢纽的传感器会实时发现隐患、预警问题,以鼓楼立交桥为例,通过安装布设7类508个位移、应变、倾角、温度、加速度监测传感器及配套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桥梁沉降以及支座位移等状况,及时掌握主梁跨中、支座断面的应变、应力情况,为评价结构受力状态及疲劳寿命提供依据,实现对桥梁的24小时全程监护,及时报警。

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则利用政务基础数据、网络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实时掌握人员流入流出等信息,为城市治理、治安、旅游、商超等业务提供精准服务;对消费偏好、网络交易进行研判,可以为治理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奠定基础,提供手段;通过对外地人员流入、本地人员流出等的精准分析,既可为当下疫情防控提供指引,也能为将来旅游拓展、招商引资提供指南……

呼和浩特城市大脑,充分释放数字化蕴含的巨大能量——通过激活数据要素资源,利用政务数据共享、企业数据交换等措施,构建了以人与法人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城市运行数据为基础,区块链鉴权智能化服务为手段的智慧城市的数据要素资源,打造了“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并围绕数据协同、技术协同、业务协同,汇聚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感知、市场与社会主体等多源异构数据,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平台数据对接。此外,呼和浩特城市大脑在满足百姓需求方面,提供了移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的“爱青城”App,市民通过“爱青城”App即可在线完成社保、教育、公积金等众多民生服务事项。

平台已经搭就,数据开始流转,业务逐渐上线,城市更加便民,一座“善政、兴业、惠民”、更符合群众期待的首府城市即将展现出更智慧、更聪明的发展新形象。

智慧青城,数创未来。城市大脑刚刚上线,已经有了智慧应用试点,要把应用“从点到面”向纵深扩展,还需做大量工作。下一步,呼和浩特城市大脑在加快完善一期建设项目“智慧应用”试点的同时,将探索形成符合地区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建设模式,逐步扩大应用试点范围。各旗县区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开展试点,推动试点,加快构建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新形态。

●本报记者 冯燕平 李海珍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