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转型升级交出“能耗双控”合格答卷

要答好“能耗双控”这道考题,既要在“控”字上做功,最大限度地控制增量、化解存量,更要在“转”字上发力,以转型升级摆脱能耗困境

“加强能耗源头管控,实行更加严格的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政策,严格执行能耗、质量、环保等标准,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日前召开的内蒙古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我区放出了一记大招:“十四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煤化工项目。

内蒙古是中国的煤炭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煤化工对我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如此,我区依然作出叫停新的煤化工项目的决定,朝着重要工业领域“自砍一刀”,就是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一步降低GDP能耗的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虽然中央和自治区对于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对于很多盟市和旗县来说,其低碳发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开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区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约为14%-15%,年均下降约3%左右,增量在3000万吨标煤以内。然而,梳理各盟市上报“十四五”项目情况后发现,预计新增能耗已经达到1.8亿吨标煤,相当于目标增量标煤的整整6倍。可见,各地上马高耗能项目的冲动依旧非常强烈,如果任由煤化工产业无序发展,我区“能耗双控”的考核必将再次无法达标。

另一个问题是:一边是严峻而刚性的“能耗双控”形势,一面却是实实在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如何破题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智慧和能力。以兴安盟为例,2021年自治区给的指标是增量18万吨标准煤,但当地仅目前运行的钢铁和化工项目,今年生产预计需要增量就已经达到93万吨,如果算上整个“十四五”时期,这个数字大约在350万吨到400万吨。18万吨的能耗标准,400万吨的用能需求,如此悬殊的差距如何平衡,显然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能耗双控”是一道必答题,不做或是做错都是不及格。“能耗双控”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是在与过去的行为习惯、发展模式作斗争,不仅需要从思想到行动的全方位吐故纳新,更需要从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管理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简单来说,要答好“能耗双控”这道考题,既要在“控”字上做功,最大限度地控制增量、化解存量,更要在“转”字上发力,以转型升级摆脱能耗困境。

我区叫停新的煤化工项目,其实就是“控”的一个表现。但叫停只能遏制新的增量,无法化解旧的存量。要做到“能耗双控”考核达标,就要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硬约束,坚持在现有存量中腾空间、找余地,加大钢铁、电石、铁合金、焦化、电解铝等限制类产能淘汰力度,加快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进度,通过置换一批、缓建一批来深入挖掘存量节能潜力,平衡用能缺口、开辟用能空间。同时,还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新能源,做到除旧布新。

去年以来,我区经济受各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疫情冲击的影响固然很大,但根子上还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偏低,经济对煤炭的倚重过高,依然是看“煤”行事、随“煤”起落。因而,要做到“能耗双控”考核达标,就要下大力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现有的基础和优势,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特别是煤炭等能源资源型产业,要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大幅提升就地转化率和精深加工度,下决心把结构调过来、动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转型与变革同在,机遇与挑战交织,纵然道阻且长,但应坚信行则将至。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节能减排降耗的牛鼻子,从源头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就一定能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认可的绿色答卷。(李振南)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