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指尖政务”亟需迭代升级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努力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App、公众号、小程序等“互联网+政务”平台办理业务,已是大势所趋,疫情的发生更进一步催生了对线上服务的需求。不过在探索过程中,“指尖政务”面临三大堵点,亟需迭代升级。

端口太多,让人无所适从。目前来看,“App+小程序”正成为移动政务服务的主流模式。除省市县各级有不同政务服务应用外,还有公安、交警、人社、社保、医保等各单位、各部门的业务平台,而且由不同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每使用一个平台就需要注册、验证账号,导致各系统之间端口太多,让业务人员及群众无所适从。

系统不稳定,操作易出错。“不靠谱”“让人崩溃”“反应太慢了”……这是部分网民尝试使用“指尖政务”后的吐槽。一些办事群众表示,有时候文件出错了都不知道是哪里出错就被打回来了,网上又没有人及时答复。他们遇到过重复注册、多次验证身份的情况,以及上传较大文件慢、操作易出错等问题。

适老化程度低,等待时间长。适合线上办理的政务,一般应该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事项,流程相对比较单一。有些地方是把一些不适合线上处理的政务搬到线上,效果并不好。此外,在办事群众中,不乏老年人及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线上全流程自助办理对他们而言比较难。

对此,首先要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体系。在体制机制上,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发乎互联网+积聚效应,厘清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辩证关系,在业务流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诸多方面进行重塑和升华,破除单一化供给模式,打造政务服务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形态。 

其次,打通“互联网+政务服务”共享开放。建立和完善数据开放机制,将与群众衣食住行攸关的基础信息,以及企业登记、资质、信用信息通过开放共享,深度开发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协同联动、实现跨部门数据流动,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

最后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供给能力。扩展网上服务覆盖面,细化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建立健全事项办理指南,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逐步拓展网上服务深度,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规范,尤其是对其终端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使不会使用职能设备的老年人也能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办理便民事项。(胡雅鑫)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