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构建新发展格局 铁路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铁路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创新求变,以运输产品高质量供给和重大项目投资引领创造新需求,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大有可为。

铁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上大有可为。国内大循环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经济循环。铁路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扮演着组织生产和促进消费的双重角色,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铁路在建设运营和装备制造方面具有规模优势、市场优势、配套优势,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铁路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有效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和产业链“掉链子”等问题。打造以高铁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链,有利于带动我国发展壮大高铁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更好发挥“整流器”“加速器”“路由器”的牵头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通过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可有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各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进而改变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状况,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铁路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大有可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可持续发展。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铁路的优势和作用无可比拟。一方面,打造互联互通的铁路通道网络,可构建起互联周边、联通亚欧、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铁路国际运输大通道,实现循环有“道”可依。另一方面,作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标志品牌的中欧班列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可利用其全天候、时间短、成本低等自然优势,在已经通达的国家和城市基础上,培育出更多班列枢纽城市,不断优化运行线路,促进中转集结和集拼集运,扩展稳定回程货源,释放出班列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铁路在全面促进消费上大有可为。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铁路作为现代服务业,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都在全面促进消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铁路货运包括高铁快运在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将更加成熟稳定,这有助于推动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循环体系。在生活性消费上,铁路客运能够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需求为目标,全面推进客运服务提质升级,加快推进丰富多样的铁路旅游客运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旅客群体基本需求和差异化需求,进而有效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铁路在拓展投资空间上大有可为。扩大投资有利于增加需求,提高经济体的产出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步伐,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推动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造,优化铁路营商环境,深化投融资改革……这些战略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未来铁路发展潜力巨大,空间更大,前景更广阔。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历史总要前进,发展大势从来不可阻挡。到203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以上人口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铁通达。由此可见,构建新发展格局,铁路未来大有可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即将开启崭新奋进征程。相信只要我们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闯关夺隘,攻城拔寨,就一定能够在接续奋斗中展现强国作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铁路新篇章。(郑飞)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