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仍在冰天雪地中战斗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尊重与呵护!

又走到告别的时刻,回首2020,是谁的身影,在你的视线中晃动,又是谁的面庞,定格在你的记忆中……走过这不容易的一年,我想你没有忘记,他们的挺身而出,他们的殊死奋斗,我想你依然感动,他们那样平凡,却又那样勇敢。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人延迟婚期,有人放弃团聚,有人没能尽孝,在人们团圆的时刻义无反顾踏上逆行的道路: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彭银华,在疫情暴发后与未婚妻说好:“疫情不散,婚期延迟”,最后却因不幸感染永远倒在了岗位上,办公室抽屉里还放着没发出去的请柬;

同为医护人员的夫妻在隔离病房前偶遇却没能认出对方,“请问,你是陈炳吗?”“是的,你是小奇?”然后两人拥抱在一起;

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得知母亲突然过世,无法离开岗位的她含泪朝着家的方向鞠了三躬,平复心情后又回到工作岗位……

抗疫前线,是他们用坚毅给了我们战胜病毒的底气。他们的脸庞被口罩勒出深痕,手掌被汗液消毒液泡成浮肿,因为不想浪费医疗资源穿着防护服在地上和衣而睡:

面对记者邀请,23岁的护士朱海秀不愿在镜头前向父母报平安:“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不能做事了”;

“黑脸医生”易凡原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在工作期间被感染新冠肺炎,因为与病魔斗争而发黑的面部让人心疼……

防护服下的他们,不分年龄,无论性别,挺身而出时都是同样的坚定,守护生命时都是同样的无惧:

84岁的钟南山在除夕夜踏上去武汉的高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依然坚守岗位;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为研制药品每天只睡3小时;

广东援鄂医疗队中的00后护士刘家怡,平静说出“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武汉市肺科医院90后护士胡雪珺,在一线隔离病房奋战110天;海南00后女护士陈玉婷签字请愿,请求奔赴湖北荆州抗疫一线;

部分女性医护人员为了方便防护剪短甚至剃光头发,为了节约防护服穿上厚厚的纸尿裤……

直到现在,面对各地零星散发疫情,他们依然有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冰天雪地中战斗着:

天寒地冻的东北,辽宁大连金普新区先进街道,抗疫人员刘莹辉从白天到黑夜露天办公,早晨6点到岗,在室外工作10余个小时,晚上9点半之后才离开;

还有医护人员做完核酸检测后瘫倒在地,直接在路边休息……

一句医者仁心无法概括他们的日夜坚守,一声致敬无法道尽我们感激的情意,在旁观的感佩与热情的讴歌之外,在眼含热泪与千言万语之余,对医护人员的感恩更应转化为实际行动,让他们得到真正的理解、尊重与呵护。

2020年3月,人社部印发文件,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医务人员的及时奖励工作,重点向疫情防控救治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倾斜,广东、贵州、江苏、湖南等多地纷纷响应,为编外医护人员启动了入编“绿色通道”。此外,湖北、四川等地还启动若干措施,让参与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子女享受优先入学,为医护人员无人照看的未成年子女、高龄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和送教服务等。复工复产后,全国超千家景区对医护人员免费开放,部分餐饮门店也针对医护人员推出免单等福利……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医护群体的需求被忽视,恶意伤医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全社会尊重与呵护医护人员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疫情期间,一线女性医护人员日均工作6-8小时,生理期用品供应却一度并未得到重视;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市四医院两名医生遭新冠肺炎患者家属殴打,防护服被撕扯;甚至有医闹患者故意朝医生咳嗽、吐口水……

比起赞歌,医护人员更需要的公众是对他们专业的尊重和信任;比起荣誉,医护人员更需要的是公众对他们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唯有普通公众将此落实为自身行动,才能点亮医者仁心的职业之光,不要让他们流汗又流泪、劳心又伤心。

关心关爱医护人员,需要政府持续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进一步打破体制束缚,落实同工同酬,在薪资待遇层面普惠广大医务工作者。同时,也需要关注医护群体其他需求,用实际行动与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与物质支撑。

这一年,我们经历不易,见证不凡,拥抱感动,也更加理解了医护人员的艰辛。让全社会携起手来,用信任回馈他们的付出,用尊重支持他们的坚守,用理解守望他们的赤忱!(郭艳慧)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