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不能再让超重肥胖消磨健康生命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国人的超重肥胖现状,那就是“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12月23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不仅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这一现象在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中也接近20%,在6岁以下的儿童中则达到10%。

超重肥胖,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不可小觑。关节平添了痛苦,新陈代谢受阻,多种慢性病抱团共生。不少科研成果都已表明,脂肪超标,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削减,是对人类健康及生命的消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过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绝不是一个轻松诙谐的话题。它意味着慢性病患者基数将不断扩大,必然会加剧社会医疗负担。再者,中青年群体是国家各项建设的中流砥柱,如果他们因肥胖导致患病率早早提升,也是国家劳动力的损失。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一系列肥胖相关数据,既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也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肥胖已成为摆在国家面前的重大健康挑战。梳理肥胖带来的社会负担,更值得警醒的,不完全是眼下人们的肥胖,而是不愿改变造成肥胖的不良生活方式。

每每凌晨时分,常有人在朋友圈直播滋滋冒油的麻小烤串,并配文“深夜放毒”,明知是毒,还要进食,说明不是肚子太饿,只是嘴巴寂寞;还有些上班族,常以“提神”的碳酸饮料代替白水,糖量的摄入随之超标,膳食结构也不合理;随着电子产品日益普及、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显著增多,健身的念头往往在网络信息的诱惑和内心深处的惰性面前败下阵来。凡此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根源;而认识到肥胖的危害、转变错误的观念,才是拥抱健康生活的最大动力。相信即使一些人是基因遗传导致肥胖,也能够从规律且合理的生活方式中受益。

生活越来越富足,更要学会克制口舌之欢;越来越依赖手机,更要经常迈步走。及时从“光吃不动”的群体中走出来,加入到科学生活的“自律一族”中去;也许,这样的改变,带来的不仅仅是体重的减轻,还有更畅快的呼吸、更放松的生活。(殷呈悦)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