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杨忠麟与他的“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扶贫干部,“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

2017年36岁的杨忠麟被组织派往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护林村,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成为了他接下来的奉献自我、倾情投入的一个“家”。

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的队员,杨忠麟心系群众尤其是那些身处山沟里的贫困户,他深知自己肩膀上的“担子重”。 扶贫工作不能停在嘴边应该始于足下,他找村干部了解护林村的基本情况后便开始了他的一次次走访。如何能让大家都脱贫、还能照顾那些因病致贫的老乡也同样脱贫成了他的一个心病,杨忠麟苦思冥想并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共同研判,于是他把思路转向了村集体经济和致富带头人,他认为只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有致富带头人的积极引领就一定能拔掉贫困户身上的“穷根”。

接下来的工作中,杨忠麟首先找到了村里畜牧养殖合作社的朴希林,因为朴希林自身就是护林村的村民,他本身就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如果朴希林的养殖合作社能启用贫困户来务工会增加可观的收入。但是问题又来了,养殖合作社没有过多的务工岗位。随后杨忠麟根据各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再一次寻找脱贫办法,他了解到各个贫困户的家里虽然致贫原因有很多,但是大多都是缺资金、缺技术、因病、因学所导致贫困,缺土地的贫困户相对来说没有几个,那么就意味着可以从土地的角度里大做文章。土壤墒情决定着选择什么样的作物耕种可以提高收入,而对于因病的贫困户来说他们也没有能力耕作,但是至少有土地可以进行流转来进行增收。

有了通过改善种植结构和土地流转的想法,杨忠麟再一次与驻村工作队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办法。杨忠麟并没有着急去入户跟乡亲们说思路,而是一个人拿起电话、敲起键盘将护林村的基本情况告知身边的大学同学以及发布到互联网进行求助,开始寻找有意向合作的企业能够入驻护林村。在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后,杨忠麟终于与南京皓德公司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次撮合和一个多月的沟通商谈,南京皓德科技公司带着合同来到了护林村。因考虑到一定要找一个责任心强,村民信得过的致富带头人,杨忠麟再一次找到了朴希林,而这一次不仅仅是带来想法还为朴希林带来了500亩土地的农业订单,这让朴希林也备受鼓舞,下定决心一定要领着贫困户一起致富。

在项目落地的同时,也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一部分贫困户主动将自家的土地进行流转,不仅如此在一年间的时间里20多个贫困户参与到耕种秋收的工作中,从中除土地流转外还多拿了一份工资,让大家都挣到了钱。杨忠麟作为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也一直鼓励村级的企业广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在他的东奔西跑的后面换来了萨马街乡多家合作社雇佣护林村49名贫苦户,人均日工资超过百元,大大的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

2020年护林村村级经济收入为33.5万元,这一年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共带动贫困户就业200人次,创收10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94户500人,目前已全部脱贫。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每一个扶贫干部辛勤汗水的写照,在萨马街鄂温克族自治乡护林村驻村扶贫的4年时间,锻炼出的扶贫干部杨忠麟,通过实事求是抓工作,问题导向解难题,每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推进,带领贫困村迈步走上幸福路,而这里也从陌生的村庄变成了他温馨的“家”。(刘   琨)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