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 青山区打出组合拳

线下提供服务

线上线下服务全面融合

人性化自助服务

专区办理一站到位

注册登记更加便捷,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越来越简单……市场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感受往往最为敏感,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一片投资创业的热土,近年来,青山区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9月底,青山区市场主体共计38110户,注册资本1207.1亿元,从业人员达156475人,较2015年底分别增长162.3%、98.8%、84.5%。经济新动能释放的活力源源不断,背后正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说市场主体最重视的是用户体验,那么,对政府职能部门而言,最重视的应该就是企业和群众的感受。一直以来,包头市青山区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全力打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就是衡量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的唯一标准。

政务服务:不务虚功,一切在“干”

在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大行动中,包头市青山区政务服务局对标市区两级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正面直视问题,刀刃向内,以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为检验标准,在政务服务上采取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化解群众的“烦恼”,克服企业经营的“掣肘”,消除服务的“梗阻”。

全链条优化审批流程

进入四季度以来,青山区政务服务局已组织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高频调度全区“放管服”领导小组常态跟踪推进,坚持大事上会快定调,日常小事不过夜,定期调度、一线调度、刚性调度“三管齐下”,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并在工作中主动拉升标杆,把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优先列入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点督导工作机制,构建高位推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明晰职权事项是政务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为此,青山区政务服务局和青山区司法局牵头成立了区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工作组,组织骨干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合法性、政策性、标准性审查,着力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按照“减证便民、优化服务”的要求形成了《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874项;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设定的各类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形成了《青山区本级行政审批证明事项清单》112项。按照“合法合理、市场优先、强化监管”的原则,梳理出11项区本级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对55项事项,进一步细化了办事情形、办事材料,做到同一层级事项名称相同、办理流程相同、申请材料相同、承诺期限相同,模板化提交。

提升效能的着力点在审批事项精简,青山区通过全链条优化审批流程,清理精简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事项73项,并对审批事项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精简幅度达30%。此外,结合街镇赋权审批及执法事项改革,将城乡居民办事频度较高的政务事项进行梳理并下放到每个社区政务服务大厅。

线上线下服务100%融合

为了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办事体验,青山区政务服务局结合市民大厅实际,打造了“商事登记服务专区”“企业开办专区”“项目投资服务专区”“公安服务专区”,安排专人专班为企业开办主体进行辅导,截至目前已有98%的新开办企业通过网上流程审批拿到了营业执照。为了避免群众在开办过程中多头跑,还把税务登记、社保登记、银行开户、印章刻制、邮政快递集中到专区。

在青山区市民大厅,可以清晰看到按照“受审分离”原则设置的五类主题综合受理窗口。这些窗口根据实际的事项办理领域、办理流程关联度、办理数量和频度等因素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而涉及市场主体登记的所有47项业务都可以通过综合窗口进行无差别受理,让线上线下100%融合。

市场监管:细微处构建高质量市场体系

“实在太方便了,只要提前在手机APP上按流程申请,不到半小时就能在政务大厅窗口直接领证。”在青山区政务服务大厅,一名刚领到营业执照的市民感慨,原来需要拿着各种材料到各个窗口去办,现在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轻松办好,效率提高了很多。而这正是青山区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之一。

市场准入机制更高效

近年来,青山区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递进式推进了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市场主体年检改年报、“先照后证”、企业营业执照“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和个体营业执照“两证整合”“证照分离”、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等改革;放宽商事主体名称、经营范围及企业集团登记条件;在全市率先推广使用“注册视频委托系统”、在全自治区率先使用新登记业务系统开展网上审核。我市首张个体“两证整合”营业执照、首张企业“三证合一”营业执照,自治区首张“无纸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均在青山区实现首发。

“十三五”期间,青山区各类市场主体市场准入时间由过去的一般15天左右、平均5至7天办理营业执照,变为现在的一般3天、平均1天,85%的新设立市场主体当天办结,90%的变更、备案业务做到当场办结、立等可取。2020年以来,通过“蒙畅开”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系统实行“预约办、网上办”5468户,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5.6%。

在市场主体准入窗口推行“四清”窗口服务(咨询一口讲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和注册登记“四办”(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重点项目跟踪办、紧急事项加班办),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容缺办理”并推进政银合作,市场监管部门与中行、建行、农行3家银行签订政银合作协议,打造市场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化合作模式,并通过简易注销有效解决企业“退出”难题。

多举措促高质量发展

通过全面实行双随机监管,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加强重点行业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保基本民生”,青山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了“衣、食、住、行”领域专项集中整治行动。

为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青山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帮助企业做好融资、提质工作,累计办理股权质押165笔,被担保金额19.1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70件,抵押物价值20.8亿元,帮助企业融资19.5亿元;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诚信市场”创建,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同时实施知识产权和质量兴企战略,助力企业做优做强。据统计,青山区现有有效专利2029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5692件,占全市的1/4,中国驰名商标4件,占全市的1/3;在装备制造园区设立了自治区首家知识产权服务指导站,对企业新建重点项目,主动提供前期标准、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等“一揽子”综合咨询服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帮助其开展质量攻关活动,推动企业通过商标品牌和全面质量提升拓宽市场。

面对市场的新发展和企业的新期待,青山区市场监管部门一直没有停止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考。如何让“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市场监管基础性原则更充分地落实,如何化解“放管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与地方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市场监管人员仍在持续探索。在2020年年底前将企业开办时间由目前平均1.5天压缩至1天(指工作日)以内,一般登记事项“当日办结”,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1小时领照”,个体工商户当场申请立等可取,将全程电子化率提升至98%左右,对新型业态行政许可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

提升软实力,打造硬环境。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区,青山区启动了市容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大到广场商圈交通干道,小到洒水除尘清理烟头纸屑,细致而入微,为青山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组合拳。(霍晓霞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