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报告

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经自治区批准成立,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30年发展过程中,开发区历经临河区管(1992年8月—1998年3月)、盟管(1998年3月—2004年4月)到现在市区共建共管(2004年4月至今)三个不同管理阶段,我们牢固树立优先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主线不动摇,不断优化园区投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承载项目的能力,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区内共入驻企业20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户,从业人员5万余人。2019年,开发区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8亿元。实现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67亿元。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市委、政府要求,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心工作,坚持把落实“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围绕“园区事项园区办结”目标,多次向上协调争取下放相关审批权限,并做好承接工作。目前,自然资源、住建、市场监管部分权限已经下放,正在以施工图审查承诺制为试点,同步拟制出台《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代办帮办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行代办帮办服务模式,力争入园项目审批时限得到大幅提升,努力打造“亲商”“安商”的政务服务环境;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截止2020年7月,开发区已累计减免税费共计16384万元;加强银企对接,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倾全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通过多部门多口径争取,累计获得各类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近1.79亿元,助推三胖蛋原味瓜子、恒丰雪花粉、恒丰手拉面等产品获得首批“天赋河套”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权,园区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相继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意见》《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承载项目能力持续增强。起草了《关于支持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并数次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为下一步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基铺路。

(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我们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紧盯简政放权的总要求,深化行政职能转变,疏解办事堵点痛点,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在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投资改造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并全部建成运行,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原则,共安排11个服务单位入驻,目前已承接的审批项目均能够做到充分授权窗口审核受理,全环节进入大厅,审批事项的受理、审批等程序均可在服务窗口一次性完成,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启动实施,内部运转更加高效,努力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同时我们制定相关规定,坚决禁止“前台接件,后台办理、体外循环、多头受理、双轨运行”,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办事公开制等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力争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三)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面。开发区是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按照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要求,已经初步完成了职能划转、执法机构队伍整合、执法队伍人员配备等主要工作,形成了“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一支队伍管全部”的行政执法特色化,执法程序和机关建设标准化以及执法平台的信息化的构建工作;除执法证件未统一外,已经实现了执法服装标识、执法平台、执法专用章和法律文书的统一,基本实现了“三到位、四化、五统一”的改革要求,并顺利完成了自治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场观摩验收。目前,综合行政执法半径明显变短,反应速度、执法效率显著提高,有效破解了过去基层执法事项多、执法难的困境,初步杜绝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

(四)证照分离改革方面。2018年11月以来,全国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开发区明确为自治区“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试点后,我们关口前移,立即对100项改革试点的具体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针对开发范围内的审批事项,制定了行政审批流程图,该取消审批的全部取消,该改为备案的严格落实,该强化监管的依法依规执行,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全面加强,审批流程不断优化,审批时限大幅缩减,切实解决了“办照容易办证难”的问题,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力争打造优质的服务环境。继续创新服务环境,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措施。做好招商引资的全过程服务和管理,实行专人盯、全程盯,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富商,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切实处理好合法、合规、合理之间的关系,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要求和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对有意向的项目做到紧盯不放全力跟踪,强化主动服务,做好细致保障,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项目落地实施,最终实现 “引进一个,带来一群”的效果。

(二)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确保政策精准落地。积极主动向上对接,争取让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惠及开发区,让更多企业充分享受到国家的政策红利。加快出台《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继续推进“一事一议”,对符合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重大项目,在用地、用电、税费、就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尽快形成政策的“洼地”,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开发区。积极搭建“政金企”平台,加强对园区大中小企业资产评估和信誉度筛查,积极对接金融机构,选择优质企业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

(三)强化财政金融支撑。争取自治区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支持国家级开发区设立“开发区发展专项基金”,解决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贴息、土地征储和扶持企业发展难题。积极支持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开发区内设立特色专营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优先推荐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策的优惠贷款支持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项目发展。鼓励由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设立企业续贷周转金。充分发挥开发区建设主体和经营主体平台优势,大力支持和推动开发区平台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四)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积极争取支持开发区出台投资奖励、贷款贴息、设备补贴、培训资助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围绕主导产业或重大项目开展重资产招商,提供代建厂房、代购生产设备等定制化服务;支持开发区引进境外创新型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进招商机制市场化,探索多样化的项目招商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探索试行以年薪制为主的聘任机制,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专业招商人员。

(五)推进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平台设立,寻求与中国科技开发院所的长期合作,建设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和创业项目投资,支持奖励现有企业科技创新,专利成果转化应用和新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特色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鼓励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专利的创造能力和高效益运用能力。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技术革新改造,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来源: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