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打造特色产业 守好绿水青山

2020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五年,扶贫产业更兴旺(“十三五”,总书记关心的这些事)》。文章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强化宏观目标规则,打造特色扶贫产业。总书记在脱贫工作时提到:要因地、因人制宜,缺什么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不是一时的工作,而是有节奏、有节点的战略部署。作为基层的扶贫机构和机构工作人员,要做好调查调研,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实打实地了解。了解之后,要针对当地的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目标。在宏观规划中,既要从当地区域特色出发,又要结合市场行情,设计符合本地情况的产业规划。比如: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区域,要大力以种植业扶贫的突破口;有旅游优势的地域,要大力借助传统文化旅游或红色旅游,发展当地经济的振兴。总之,脱贫致富要打造自身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的产业,用新时代思维引领新时代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扶贫必定扶智,依靠人才脱贫致富。扶贫不是蛮干的,而是要通过智慧的力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脱贫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说:“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扶贫工作不是给贫困的人民群众一些物质上的支持,而是要将持续致富的方法、思路传递给贫困地区的人们,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以及家人的幸福生活。在脱贫工作之中,我们要通过培训、帮扶、思想教育等方式将脱贫致富的理念传递给贫困地区的人们,让他们在生存的道路上,有技能去创业、有本领去谋生、有方法去致富。同时,我们还要加大人才的输入,将富裕地区的人才引入到贫困地区,让他们在贫困一线助力当地脱贫工作的开展。

持续守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脱贫工作不能以牺牲当地自然环境为代价,脱贫工作不仅要带给人们物质上的富裕,还要让当地人们守住好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脱贫致富,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大自然的风光留在人们的目光之中,让人们看到绿色的森林、流淌的河流,不能只见到一个个冒着黑烟的工业烟囱和一座座排放着污水的厂房。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让当代人尝到生活的味道,更应当让后代人分享到脱贫致富的成果,让后代人沐浴在绿水青山之中享受到生活的幸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心怀希望,在前行的道路上规划好目标,笃定前行,守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开创扶贫工作的新境界。董颖超)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