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变废为宝 呼和浩特推行垃圾分类

塑料瓶做成涤纶T恤,厨余垃圾除了混合沙柳堆肥改善沙漠土壤,还可以培育黑水虻喂鸡,市民可凭借积分兑换无公害鸡蛋……10月30日,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走访了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各类垃圾在此分门别类,经过科学处理后变废为宝。

塑料瓶子变T恤

走进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只见巨大的厂房内秩序井然,根据不同功能进行了分区,有大件垃圾处理区、厨余垃圾处理区、有害垃圾处理区、可回收物处理区、卸料区、人工分拣操作区、仓储区,其中仓储区分为玻璃区、纸张区、织物区、金属区、塑料区,成千上万个饮料瓶被压缩到极致后捆在一起,形成数个直径近2米的巨型立方体。“这些塑料瓶经过处理后可以变成聚酯纤维,也就是涤纶,是现在人们衣服的主要成分之一。”新城区环卫服务中心副主任国琪告诉记者,新城区在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设置智慧分拣站,回收可回收物,再由分类清运车辆清运至分拣中心,可回收物先由工作人员进行分选并送入循环道路,通过皮带运输机传送进入打包机进行压缩打包,再用叉车将打包好的可回收物摆放至仓储区,最后,与再生资源企业合作,对可回收物进行清理。

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分拣

记者注意到,以往令环卫工人头疼的旧沙发、旧衣柜等大件垃圾也有了去处,这些旧家具进入分拣中心后,在堆料区通过重型链板输送机输送进入破碎系统,破碎后由皮带运输机传送至磁选机,由磁选机将金属和铁分离,至此木材和钉子泾渭分流,木材由皮带运输机运输到前端进行压缩打包,后续压成粉末做成压缩板等材料后,便获得新生,重新被人再利用。

打包饮料瓶的垃圾处理设备

创新利用厨余垃圾

在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厨余垃圾则在厂房一角的“密室”内进行生物发酵,日处理量达到5吨。这里的发酵物用来养殖黑水虻,为养殖场的鸡提供无公害饲料。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调度平台,市民可实名制用厨余垃圾兑换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养殖场的鸡蛋。”国琪表示,目前养鸡场和厨余垃圾已经实现供应链,调度平台计划年底上线。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环卫服务中心了解到,首府在全市大型农贸市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试点建成6座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设施,把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直接转化为达标污水排放,少量残留物制成了堆肥。同时与蒙牛生物质能公司加强合作,将厨余垃圾经过厌氧发酵处理,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用于发电,沼液用于还碳回林,日处理厨余垃圾能力达200吨,有效解决全市过渡时期的厨余垃圾处理难题。

“我们还采用厨余垃圾混合沙柳进行堆肥处理,用于改良沙漠土壤质量,还通过用厨余垃圾养殖黑水虻幼虫,用于蛋鸡农业养殖基地。”呼和浩特市环卫服务中心副主任郝连军告诉记者,首府通过多种创新方式,实现了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将展开

据了解,目前,在分类收集方面,全市小区共投入6万余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收集箱95组,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达200余辆,收运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分类处置方面,餐厨垃圾实现了应收尽收,规范化管理处置。4座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他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无害化填埋500吨/日,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收运处置管理工作得到较大提升。

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分拣

为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呼和浩特市正在推进日处理能力3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和日处理能力6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工作。嘉盛新能源公司二期日处理能力750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后,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实现零填埋。

打包好的饮料瓶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兼具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下大力气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监督、检查、考评等管理体系,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实现建成区内垃圾分类全覆盖,统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达到常态化管理水平。”郝连军表示,按照住建部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各旗县政府要参照《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工作实施方案》有关内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有计划地推进本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抓好长效化管理。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郝儒冰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