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李娜:绽放在警营的铿锵玫瑰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豫剧《花木兰》中的唱词,赞的是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同样,这句唱词用在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车辆管理所副所长李娜身上更是恰如其分。李娜,1980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党校研究生学历,连续多次被公安交管支队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脱下军装穿起警服,从事公安交管工作以来,李娜同志先后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民警,还是担任车管所副所长,她始终时刻牢记群众意识。车管所作为全市最大的车驾管业务办理窗口,每天办理各类业务也是最多的。李娜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群众少跑路、快办事、办成事,她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服务大厅,亲自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答疑解惑,亲自指导导办人员服务。掌握第一手信息,了解群众所求,不断摸索实践,在大厅一坐就是七个春秋。在她的带领下,导办台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能,节约了群众排队等待时间。此外,她严抓队伍管理开展延时服务,要求全体窗口人员每天上午提前30分钟到岗,提前做好工作准备,保障群众一走进大厅即可享受完备的服务;每天晚上送走最后一名群众为止,窗口人员才可以下班回家,保证当日业务当日办结。针对老弱病残、怀孕、军人等特殊人群,她仔细思索便民措施,增设指引牌,开通绿色窗口,设置残疾人辅助设施等,时刻检查大厅便民设施是否完备,真正做到把群众放在心上。一系列的便民、利民、惠民的举措应运而生。为切实规范车管民警的工作程序和为民服务标准,她创新窗口服务,要求车管所民警坚决做到“四个一点”即对人热情一点、说话温柔一点、笑容多一点、办事快一点。不仅树立了车管所民警形象,也拉近了警民关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扬和好评。

“微笑和耐心是化解怨气的‘良方’,信念和目标是消除苦累的‘良药’。”李娜同志对窗口服务工作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因为车管所的特殊性,办理的每一项业务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作为“窗口”民警一定不能够麻痹大意,要做到对自己的业务烂熟于心。车管所窗口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办事群众,有人性子急,有人性子慢,一些办事群众由于存在客观原因而无法当场办理业务时,心生埋怨也是在所难免。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耐心劝解。“这些年,真的是各种刺耳的话都听过了。”面对各种情况,她总是泰然处之,始终把微笑挂在脸上。

自2011年调入车管所工作以来,李娜同志身兼数职。为了尽快捋顺工作,她不分昼夜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守在每日为民咨询的第一线。叫号导办、办理业务、答疑解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繁琐枯燥,但她仍然默默坚守,以身作则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今,无论是机动车业务还是驾驶人业务、不管是机动车检验还是监管工作,她都最初的“门清”成了“专家”。 凭借近二十年出色的工作表现,她更是在“拜师学艺”青蓝计划中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师傅的角色,亲手教授学徒业务知识。她常说:“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都要勤学苦练,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就是秉持这样一份执着奉献的心,使得她和她带领分管的业务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圆满完成服务群众的各项任务。

李娜同志在服务群众中总是不断的提醒大家要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在她手中,凡正常办理业务手续齐全的,绝不让群众跑第二次,这是她对群众作出的承诺,群众的满意也是她最大的欣慰。

近年来,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开始实施,这一轮的改革力度大、难度大、任务紧、标准高,作为车管战线的一员老兵,她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推进各项新举措的精准落地。她带领所里的同事,对全市的车驾管服务窗口进行调研,考察邮政、保险、二手车、4S店等服务网点,精准选址、周密谋划,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把车管业务延伸到旗区乡镇、延伸到汽车销售网点,全市车管服务“网格化”布局逐步形成。目前,全市设立了12个车驾管工作服务站、44家警邮便民服务网点,九个旗区的车管业务实现下放,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办妥车驾管相关业务。既避免群众的来回跑趟奔波之苦,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公安部提出的“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的工作目标。

在交警这个“男人世界”,李娜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层女干部,一提起她的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她始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车驾管领导岗位上刻苦钻研、恪尽职守。她车管业务干的绘声绘色,而且所里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她都走在最前面;她总是冲在最前线,工作日期间她提前主动上岗、最晚下班,节假日期间更是主动请缨,用她的话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能多干就多干,遇到困难我先上!

为民爱民,不是口号,也不是做做样子。拈轻怕重,不是为民;乐于作秀,不是爱民。百姓诉求点所在,就是她目光关注所在。哪里有难点、痛点,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二十年里,她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都倾注到这份看似平凡、实则艰辛的事业中,把“小窗口”变成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作者:齐磊)

[责任编辑:姚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