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吃上旅游饭 脱贫门路宽─── 关于卓资县旅游扶贫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属于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51个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南麓、蛮汉山北侧的山地、丘陵区,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现象严重且脱贫难度较大。

为了早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十三五”期间,卓资县县委提出“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线,开发建设大型旅游项目,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思路。依据如此发展思路,卓资县围绕旅游业进行产业布局,逐步走上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到思维方式的转变,使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依托资源优势,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    

卓资县东望首都,西邻首府,北依大青山,南临蛮汗山,自古就有“归绥门户,丰州襟喉”之称。境内资源丰富、人文厚重,近几年,卓资县立足于本地特色山水资源,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景区周围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上升,极大地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一)靠山吃山,依托景区富起来  

九龙湾位于卓资县西北部、旗下营镇和红召乡境内,因其自然形态宛如九条龙横卧在大青山间而得名。这里山崖陡峭,郁郁葱葱的桦树林将大山装点得分外妖娆,清澈的泉水遍布山林,四季长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九龙湾水草丰茂,风景秀丽。

油坊营村,位于红召九龙湾景区入口。村民张海龙为了生活,最初选择依托大山搞养殖。2013年,张海龙发现有不少游客自驾游过来玩,他便选择开了富海农家院,2017年九龙湾景区建成,张海龙扩大了他的农家院,可以同时接待150人就餐、80人住宿。先后与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接,吸纳5人在农家院就业。由于经营得当,富海农家院每年会比周围的农家院多经营2个月。每年5月,这里满山桃花杏花,10月份,九龙湾山上层层叠叠、五彩斑斓,这期间,会吸引来众多慕名赏花、观秋景与写生的游客和学生。由于经营时间长,雇用的5个贫困户帮工大约人均每年能稳定收入12000元。“今年疫情不仅没受影响,反而收入翻番了,因为人们哪也去不了,只能自驾到山里转转,这里空气好”,张海龙高兴地跟我们介绍,“每年能收入30万元,我这日子达到小康了”,现在他的农家院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院、自治区四星级农家院。

张海龙富了不忘乡亲们,他又出谋划策、协调贷款,一手带动起6家农家乐,通过“能人带户”的模式,如今这6家农家乐每年收入在3到10万元不等。

张海龙所在的油坊营行政村,全村贫困户有59户,2019年全部稳定脱贫。依托景区,村里不仅开起了农家乐,超市、特产店,村里人还在景区打工,景区里50多名打工者中20多位是贫困人口。同时,村里自家的绿色蔬菜、羊肉、鸡、蛋都卖给了农家院或游客。多渠道的收入让脱贫更稳固。

距红召九龙湾20多公里,是红石崖寺生态旅游区,地处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腹地,距呼和浩特市正北方35公里。总占地面积10万亩,其中2万亩原始森林、8万亩高山草甸草原,这里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山崖陡峭、鬼斧神工,景色十分迷人。随着休闲自驾游的快速兴起,近年来,这里已是呼包鄂、乌大张等城市周边游的最佳目的地。

位于红石崖景区官庄子村的贫困户张连贵给我们介绍,依托红石崖景区,自己季节性打工,一天120元,又不误自家地里的活。当问到景区对他们有没有带动作用时,张连贵说:“有啊,村里过去养的鸡一只才卖20元,现在鸡一般能卖到120元,大的能卖150元,鸡蛋过去3元钱,现在10元钱。稳定脱贫后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大了,过去吃不上肉,现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听着贫困户介绍,能感受到他们发至内心对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和自豪。  

(二)乡村旅游,打开百姓致富门  

壕赖村是10多年的明星村,当时在乔屹基书记的带领下,依托原有的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壕赖富民旅游区。“我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一直是乔书记常说的一句话。合作社的名字是“富民合作社”,搞乡村旅游还叫“富民旅游区”,带领家乡人致富是他从小的目标。富民旅游区2017成功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成了集特色餐饮住宿、垂钓、采摘、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宣传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发展旅游产业,直接受益农户56户60人,间接受益农户315户428人,每年为3个行政村交8万元集体资产,每个贫困户年底享受资金分红1000元。 

村民通过打工、土地流转、出售农家土特产,2019年实现了稳定脱贫。

61岁的庞四虎一直在合作社打工,他和老伴都有病,他干不了重活,负责看管大棚,一月2000元收入,让他挣上了稳定的工资。2019年,“我也脱贫了,现在住幸福院,自来水费都是村委会承包,变化太大了,现在我们是真正小康了。”  

(三)景区带村,农民走上了小康路  

大榆树林胡古塞旅游区位于卓资县大榆树乡,以山水生态资源为基础,发掘了林胡部落文化和红色文化,开发了休闲体验、生态康体和养老产业等项目,建成了集观光、体验、休闲、养老、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

林胡古塞景区所在的芦草沟村委会,是国家级贫困村,常住户143户、人口3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贫困人口109人,该村被确定为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2015年景区和新村建设同步进行,采取公司(景区)+新村(农户)的模式,新村总体布局为156套平房连栋院落,将旧村整体拆迁,新村落成回迁,村民免费入住,房屋产权归户。2018年被确立为自治区旅游扶贫“景区带村”示范项目,建成集居家、民宿、餐饮、体验、购物为一体的“居家乐园、幸福家园”。

景区入口处的蓿麻湾村,过去的是一个偏僻闭塞、残墙断壁的破败村落,青壮年举家外出,老弱病残留守家园,土地荒芜,现在整个村子变成了白墙灰瓦人字顶的徽派建筑,房子整齐划一、宽敞明亮,每套占地120多平方米,包括2间主房、1间凉房和一个菜窖,水电暖厕网气配套齐全。景区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将芦草沟村打造成“塞外华西村,卓资第一村”。

贫困户赵和平,自家的土坯房一夜之间变成了砖瓦房,脱贫的劲头更足了,2018年,他在自家房里开了小面馆,夫妻两人起名“瑞旺面馆”,寓意着日子越来越兴旺。从最初的两张桌子,到今天的八张桌子,生意最好的一天能收入2000元。“脱贫不能光靠政府,还得靠自己干”,赵和平已于2019年稳定脱贫。

驻村第一书记王广生介绍:景点带动了周边2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的村民增收致富,经常在景区打工的有20多人、季节性有50多人。紧挨景区门口的旅游新村,42户人家,就有8家小饭馆、4家煎饼店、2家小超市、4家摆摊卖旅游用品。村里能干活的全部动了起来,即便是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太太,也卖起了煮玉米、毛豆角,来增加收入。最主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从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到参与村委会管理、集体活动,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自从有了这个景区,村民们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二、坚持生态优先,让小康成为百姓的共同努力目标  

卓资县旅游资源丰富,现有4A景区4家、3A景区1家、特色旅游村10多个、特色农家乐50多家、星级农家乐5家,芦草沟、油坊营等九个村庄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对县情的准确把握,并在实际工作中,立足本地优势,坚决贯彻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指示精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坚持生态优先,努力为百姓开辟一条永续发展的幸福之路。  

(一)抓住政策机遇,扶贫搭上旅游快车  

2016年《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制定出台,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目标是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内蒙古建设、发展、生态文明工作等多次提出具体要求。

为把祖国北疆这道绿色万里长城构筑的更加牢固,卓资县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境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提出了打造首府的后花园、首都的养生地,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围绕“休闲养生地、文化卓资山”发展定位,坚定树立“山水为媒、文化为魂、投入为基、民生为本”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和“旅游+”战略,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居”养生游。通过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9191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32390元,2019年全县2800户5707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265%,2020年卓资县退出全区贫困县序列。  

(二)坚持项目带动,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  

卓资县选择旅游业发展,坚持走项目带动和能人带动的路子。比如林胡古塞旅游景区,2017年获评国家优选旅游项目,2018年获评国家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示范项目、自治区旅游扶贫“景区带村”示范项目。红石崖景区,2016年6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红石崖国家生态公园”,同年10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两个景区的开发人都是卓资县人,他们对当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感情,选择回家乡再创业,就是为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带动家乡发展。

通过几年的发展,卓资的旅游业在区内外小有名气。2019年全年接待中外游客9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5.7%。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卓资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也在围绕旅游业进行调整,引进绿色企业、推进产业节能减排,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绿色发展开了好头,也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百姓的长远发展  

卓资旅游业的发展注重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林胡古塞从百姓那里流转了20多户80亩土地,全部用来绿化、种草、种树,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建设中的明星沟旅游区,把老百撂荒地流转过来,建成了田园综合体,明星沟适合种植糜子、谷子、土豆、豌豆、莜麦和胡麻等农作物,景区征得各家各户农民的同意,将撂荒地流转过来,每亩给农民支付一定数量的租金。将荒山合围,种上了桃树、李树、果树,将周围打造成芳香四溢的花果山。然后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标准,实施田园综合体开发。几年来,全村安置附近就业人员60余人,景区仅支付农民工资一项,累计人民币1000余万元,30多户贫困户由此脱贫致富。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使卓资县走上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九龙湾和红石崖寺景区位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境内,从发展旅游业开始,境内的4个矿业被注销,将景区改造与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相结合,还大自然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幸福健康。  

三、坚持绿色发展,让美丽风景转变为老百姓幸福前景  

近几年,乡村旅游不仅在推动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而且在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综合带动作用。据统计,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约30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49%,营业收入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30.9%。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模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旅游扶贫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反贫率低的“造血式”扶贫道路,也是一条转变发展方式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做好旅游发展规划,拓宽贫困群众脱贫路径  

位于卓资县大榆树乡大南沟村的明星沟旅游度假区,蛮汉山北侧的山地、丘陵区,耕地养活不了村里人,村里人大部分撂下土地外出打工。2017年,明星沟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将古老的乡村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将原始白桦森林、山水风光与现代化田园综合体建设相融合,充分挖掘乡村历史、红色革命的遗迹,形成独树一帜的旅游景区,拓宽了村民的脱贫渠道。

今年4月份新签约的宝贝沟村旅游项目,计划将宝贝沟村打造成为旅游观光、生态涵养、民俗欣赏、科普教育为主的绿色、高端、特色红色旅游基地,未来可带动村里农产品消费、餐饮、住宿等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兴起。待整个红色旅游项目完全建成后,不仅会有效带动农户就业、农产品销售,还将推动实现卓资经济发展与农户收入可持续双增收。

卓资县旅游资源丰富,还有大量待开发项目,境内在建项目还有平顶山风景区、隆胜湖水利风景区、明星沟风景区、武要古城等。所以,在旅游发展规划上,既要注重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避免景区同质化、旅游项目同质化的竞争发展;又要立足本土、突出重点,适应当今旅游业发展变化,结合乡村振兴,拓宽贫困群众的致富路径,增强区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九龙湾景区的门总经理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苦恼,景区正好处于一条乡道,为了分辩车辆是来旅游的还是路过的居民,他每天耗费大量的人力在盯,其实一个智慧门禁就解决的事,但是网不通。有时候游客消费,扫一个二维码也实现不了。

而对于林胡古塞的负责人来说,旅游道路不通是他最头痛的事情。景点门口一条呼兴运煤专线却是单向行驶,呼市、包头来的客人回的时候得绕到卓资,而且集宁、兴和、大同方向的游客却走不了这条路,给景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在卓资,通往这几个4A景区的道路大多不好走,各景区之间道路连接只能靠村村通道路连接,影响旅游大巴通行。

“要想富,先修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奔小康,先联网”,但目前的交通设施、网络建设落后,已成为现今卓资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解决景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的问题,不仅会给当地老百姓带来致富信息,更会带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改变。  

(三)创新旅游业态,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旅游扶贫的发展,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的创新。林胡古塞在2018年国庆黄金周由于网红玻璃吊桥,游客突破8万人次记录,2019年国庆假期,林胡古塞旅游区大熊猫馆正式开馆,吸引3万多游客前往观赏游玩。可见旅游不是没市场而是缺乏创意。

卓资县通过发展旅游业,围绕旅游业规划产业发展,探索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借助近几年打造的吉祥九曲旅游文化节、熏鸡美食旅游文化节、骆驼冰雪旅游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节庆平台,使旅游业与当地熏鸡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冷凉蔬菜加工、商贸物流深度融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食住行游购娱”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已经扩展到“商养学闲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丰富旅游扶贫业态,拓展旅游的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研学、康养等功能,是我们接下来急需打造的。通过创新旅游业态,发挥景区品牌效应拓宽销售渠道,创意开发旅游扶贫商品和土特产品,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让美丽风景转变成老百姓的致富前景。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