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兴安盟:打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幸福密码

在兴安盟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蒙、汉、回、满、朝鲜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48%,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3%,这里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近日,本台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记者走进兴安盟,解锁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幸福密码。

丰收时节,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中安村的稻田里,几抹红色的身影格外显眼,他们是乡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宣讲员和志愿者,来帮村民收水稻,还给农牧民送去了理论宣讲、法制宣传、文化惠民活动。目前,兴安盟已建起旗县、乡镇、村嘎查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成立了4900多支、12万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

科右前旗中安村村民邱百羊:“以前不知道政策是怎么回事儿,宣讲员过来一讲解,知道这个政策是有好处的,特别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理解更透彻了,对国家的好政策特别支持了。”

政策理解了,想法一致了,心往一处想,劲儿自然能往一处使。来到乌兰浩特市胡格吉勒嘎查,记者看到了村里新建的产业振兴示范区里两排整齐的塑料大棚,包玉玲正在给自家的西红柿冲肥。

乌兰浩特市胡格吉勒嘎查村民包玉玲:“这是国家给贫困户的大棚,棚在这边,这里种的一棚柿子。”

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内蒙古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嘎查80%以上是蒙古族群众,在嘎查的葡萄棚里,技术人员在指导葡萄种植,驻村第一书记梁铁柱现场翻译转述给蒙古族贫困户。脱贫攻坚中,兴安盟选派了854个驻村工作队、3545名驻村干部,驻扎在农村,一半以上是像梁铁柱这样的民族干部。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嘎查驻村第一书记梁铁柱:“首先通过入户,与老百姓去沟通,让他们去了解,目的是带领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

兴安盟把民族团结工作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近几年,争取到4.3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全面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民族医药、民族特色产业建设等项目。

包玉玲生活的嘎查叫“胡格吉勒”,蒙古语就是“兴旺”的意思,但因为嘎查的人均耕地少,这里有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当地用扶贫资金盖起了温室大棚,安排有经验的村民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做指导,培养了包括包玉玲在内的十几个村民当“带头人”,今年村里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脱了贫,胡格吉勒嘎查真的兴旺起来了。

乌兰浩特市胡格吉勒嘎查村民包玉玲:“日子越来越好了,老爹老妈也不愁了。想着干就好好干,国家政策也好,咱们要是努力干肯定能挣到钱,早点脱贫,早点奔小康。”

兴安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45.3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705人,贫困发生率由41%降至0.15%,6个旗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