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基层减负多“问诊上级”

某乡镇干部吐槽:“同一次灾情报表,先后报了10余次,太折腾基层了啦!”原来,该乡镇因暴雨成灾,已经按照要求及时上报了县民政局。但紧接着有10余个县级部门要求该乡镇按照不同的口径上报,如统计受灾的贫困户、党员户、退伍军人、乡村企业等,让乡镇“表里来,稿里去”,不停地修改报表内容,实在疲于应对。

基层减负是个老话题。中央把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今年进一步提出“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题”,老调重弹必有深意,旨在从根本上为基层“松绑”,减少无谓的折腾,袪掉繁冗的束缚,卸下多余的担子。以减负促使基层干部多做有用功,有更多精力干实事,切实把“最后一公里”走扎实,让群众享受更多更实的红利。

然而,在少数地方减负部而不署,落而不实。减负的效果不明显,压在基层干部肩上的多条“扁担”卸而不掉,诸如重复报表、多头报表现象依然存在,层层开会、以会议落实会议情形时有发生,给基层减负带来阻力。曾有基层干部这样描述减负,基层负担情况没什么改变,只不过每月多了项报表,即“基层减负情况统计表”。这也正是基层减负的客观写照,并非基层不想减、不愿意减,实则是减负的方向性倒置,没有自上而下地减,让基层无法减不能减。

基层负担多任务重,不是基层刻意找事做,而是上级不断安排工作,不停下达目标任务,经常性开展检查督查,让基层不得不咬牙跟进,即使是重复报表、反复写材料,也只能埋头苦干,别无选择。因此,基层负担过重问题,“症状表现”在基层,问题根源却在上级。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治标不治本,没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是把错了脉,对错了症,下错了药。

基层减负,应由里及外剖析根源,不为表象所误判,真正找准症结所在。自上而下查找原因,要勇于刀刃向内,顺藤摸瓜向上理问题。特别是上级机关部门,要主动撤下加在基层的肩上“扁担”,清理名目繁多的考核指标,减少没必要的检查督查,精减大大小小的会议。此外,还需加大信息整合力度,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破除各自为阵现象。

合理分配权责,充分减政放权。深化政府职能改革,权责是关键内容,目标是更加便民惠民,更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避免权力往上收,责任往下推,让基层责权利错位,落实决策任务“捉襟见肘”。一级财权一级事权,让基层搞建设有财力,抓治理有精力,安心抓发展、静心搞建设、努力解民忧。(吴桂桃)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