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草根艺人的二人台情结 ——记海勃湾区二人台艺术协会会长冯全厚

演出中的冯全厚(右)。  

8月27日,记者见到海勃湾区二人台艺术协会会长冯全厚时,他正在市人民公园和协会会员整理戏装、摆放乐器、调试音响设备,有条不紊地做着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场地周围已经坐满了前来观看的观众。

说起与二人台结缘的经历,冯全厚来了兴致,将自己多年学习二人台的故事向记者娓娓道来。

“1956年,我出生于武川县。小的时候,每逢重大节日,都会有戏班进村演出,作为少有的娱乐活动,那个时候可以观看到二人台、小歌剧。在观看的过程中,我逐渐喜欢上了二人台,就向戏班里的师傅学习二人台的装扮、唱法,虽然学习时断时续,但是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冯全厚说。

中学毕业以后,冯全厚先后在生产队、乡镇文化宣传队和县乌兰牧骑工作过,并经常随队下乡演出。“通过演出,我的舞台经验丰富了,也让我看到了二人台这种看似土气的地方剧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冯全厚说。

1979年,冯全厚到我市参加工作。“由于工作繁忙,我没有太多时间学习二人台,但只要有时间,我就去看二人台演出,那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冯全厚说。

退休后,冯全厚很不适应那种“无所事事”的生活,于是他拾起了年轻时的爱好——二人台表演。“家里人很支持,鼓励我上台表演。”冯全厚说。

“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在亲人、朋友鼓励、支持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始登台演出。还有不少老艺人时不时给我指点,让我进步很大。”冯全厚说。协会张久忠老师对记者说:“冯全厚为学习专门买了不少二人台方面的书籍、影碟,还经常在手机上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学,他的唱功进步很大,还经常指导他人。”

“早些时候,二人台表演只是几个志趣相投的老人自娱自乐,没有专门的组织。”冯全厚说,“这样下去,这门艺术的传承会出现问题。我想成立一个组织,把更多二人台爱好者吸纳进来,把这一地方戏发扬光大。”

说干就干。2016年,冯全厚注册成立了海勃湾区二人台艺术协会。协会成立后,冯全厚自费购买了不少乐器和戏装,并于每天下午在市人民公园东门组织演出。

“退休后,在家闲不住,天天都来这里看二人台演出,看得时间久了,我也能跟着哼唱几段,到最后甚至有了上台表演的想法。”协会会员秦喜忠告诉记者,“没想到,冯会长真还让我上台表演了。就这样,我从观众变成了演员,并加入了协会。”冯全厚告诉记者,协会好多会员有像秦喜忠这样的“入会”经历。

谈起二人台的唱法,冯全厚对记者说:“要想唱好二人台,首先音调必须准,保证吐字清晰,其次要配合乐队的节奏,没有默契的配合是不行的。”

春夏秋三季,海区二人台协会每天都会在市人民公园东门演出。在冬天,冯全厚就带领会员到社区演出。“我们每次到社区演出都是场场爆满。令人更为高兴的是,不少年轻人对二人台也感兴趣,还有人向协会的老艺人拜师学艺呢,这门艺术得到了传承。”冯全厚高兴地说,“二人台这门艺术是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走西口’几百年间的人口流动,使晋陕蒙三地的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内蒙古地区以呼和浩特为界的东、西路二人台。乌海是一座移民城市,开放包容是其底色,使得我市的二人台也具有了东西融合、兼容并蓄的艺术特征。”

谈起今后的打算,冯全厚说:“希望今后协会的规模扩大一些,通过组织培训和对外交流来不断提高会员的业务水平,传承与弘扬好的二人台艺术,为更多市民带去欢乐,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我们协会的支持力度。”   

(李浩 文/图)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