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多云

“喂,布书记,驻村工作队集合完毕,可以出发了”。从公司到宏发村这一路,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既有对未知情况的担心,也有脱贫攻坚责任的压力。直到车子驶进村委会的大门,老百姓期许的目光纷纷聚焦在我身上时,我的鼻子一下子就酸了,那份焦虑感突然就没了,这是没驻过村的人无法感受到的炙热……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出招见效

作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名“新生”,到宏发村以后,我把自己当村民在村子里来回转了好几圈,第一时间熟悉民情和精准扶贫年度计划等资料,接地气才能增底气,动真情方能知实情。2018年后半年的时间,我开始到贫困村民家中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建档立卡24个贫困户41口人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在田间地垄、门口炕头了解村里的老百姓对于脱贫的想法、看法,我整整记了一厚本。这6个月一趟趟的奔波,我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了,常常腰酸腿疼的半夜醒来,望着这小村宁静的夜晚深思,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主要经济来源大都来自种植业,但总是走不出销售难的困境,该咋办?

经多方走访协商,我联系了我们村最大的阿旗浩源米业,积极筹措让乌兰哈达乡政府牵头,4家合作社、3家农场共同参加的“浩源杂粮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主要是帮助贫困户通过电商、批发等多渠道销售农副产品,服务面积达845亩;贫困户在合作项目中每亩减免50%的托管服务费,平均每人减少投资约500元;对贫困户的谷子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收购。宏发村贫困户积极参与,收益甚多。2018年6月,积极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先后推荐6名贫困户和2名残疾人到浩源米业就业,人年均增收约3万元,6名保洁员参加了京蒙扶贫公益性岗位,户均增收6300元;目前,宏发村实现了村里零危房,村民安装了自来水,贫困户享受免费健康体检政策、慢病签约服务、旗内定点医院就医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沉淀

网格化管理是近几年电力企业管理有效措施,网格化扶贫同样大有用处。网格化扶贫就是以宏发村贫困人口为基础单元,每户选用一个或者多个扶贫项目为服务单元,综合考虑家庭现状、致贫原因、收入明细等主要因素,将每户脱贫的过程绘制成横纵贯通的网格,所有数据一目了然,脱贫的法子各有特色。 

72岁的独居老人杨文学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杨老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常年受病痛折磨,建档之初,他只有低保、社保和残疾补贴和仅有的一点土地靠出租过日子,2018年,家里的房子也鉴定为危房需要重建,使得原本就很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咱们国家危房改造有好政策,知道他无力张罗盖房子的事情,我便和村委会一起动员大伙儿,帮助他盖上了新房。2019年,工作队帮助他选择了适合的脱贫套餐——资产受益,每年增收700元,同时为他争取到扶贫公益性岗位,年均增收6300元;2020年,帮助其调整帮扶措施,改为养殖肉驴……现在的杨文学老人每年收益可达到11000多元。 

“喂,布书记,告诉你个好消息,这次检查的结果非常不错,医生说按着流程化疗,我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这个好消息我要第一时间告诉你呀。”贫困户王宝山这一通电话彻底让我悬着的心落了地。挂了电话,一看才早晨四点多,我激动地也睡不着了,索性去他们家看看。

王宝山这一辈子不容易,媳妇走的早,自己拉扯两个姑娘长大成人。曾经的他身体健硕,靠侍弄着家里10多亩地为生,因为人勤快,倒也不愁吃穿。直到2018年10月,王宝山因为总是肚子痛,去医院检查,没想到却查出了直肠癌。在得知检查结果后,这位65岁老汉的天塌了。我怕他承受不住,第一时间找到王老汉告诉他不要怕,要相信国家、相信党,并帮他申请了贫困户医疗救助。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积极面对,活下去,好好活下去。之后的日子,手术、化疗一个流程走下来花了8万多元,国家报销了近7万,王老汉自己承担1万多元。身体慢慢在恢复,可是出院的王老汉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他赖以生存的那片土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侍弄了。王老汉瞅着窗外,心里盘算着庄稼人不种地,靠啥活?

纠结的思绪在老汉心里百转千回时,我和村两委带来了好消息。经多方协调,我们帮助王老汉将12亩土地租了出去,每年有了3000元的收入;鼓励他参与点餐养殖扶贫项目,将肉驴托养出去,每年增加700元收入;同时享受社会保障兜底项目,每年有了4860元的收入。再加上奖励积分考核,按月打分,年底测评,每年最高可有1000元的奖励……王老汉听了之后,泪流满面,紧紧握住了我的手。这些好政策可以让王宝山放心养病,并且丝毫不会减缓他脱贫摘帽的步伐。

王宝山是宏发村最后一名贫困户,迎接他的将是脱贫的曙光。王老汉脱贫的日子,也是宏发村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还记得2020年3月14日那天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说的那句话——早日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虽然担任扶贫工作时间不长,但我真把脱贫攻坚的使命牢记在心上,责任担在肩上。每办成一件实事,看见老百姓脸上灿烂的笑容,我都感到无比踏实和欣慰。几年来,公司分别在央视13套朝闻天下、学习强国APP、《国家电网报》等重点媒体以“脱贫攻坚”“助力复工复产”“保春耕、秋收供电”等主题,对公司助力脱贫攻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百姓脱贫致富进行了综合报道,每一笔关于我们消息,也是对我扶贫工作的最大肯定。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现在他们都叫我“电”书记,我将带着电力人脱贫攻坚的责任和担当,继续在宏发村深深扎下根,撸起袖子加油干!

“润物细无声”这是对全国百万扶贫干部的写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是扶贫干部的追求和目标。能够作为扶贫干部把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实到贫困户手中,我感觉无比荣幸和自豪,脚下沾满的泥土是我一生沉甸甸的荣耀。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