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从建厂初期的漂泊不定,到如今的发展壮大,驻地建设的变化使油田人有了归属感

19年前,西安石油大学主修工业自动化的曹彩云,从距离乌审旗600多公里的西安,来到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工作。

19年后的今天,已成长为基层党群工作主要负责人——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党支部书记。

△曹彩云

从刚毕业的学生到成长为一名基层工人,再到党支部书记,对曹彩云而言有着挑战、考验。

初出茅庐

曹彩云主修的是工业自动化专业。

当时,她觉得工业自动化是一个新型的专业,未来信息化智能是发展的趋势,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

2002年,毕业后的曹彩云赶上国家大力号召应届毕业生投身西部建设,在大潮流下她也想走进西部作贡献,于是自愿报了名。

“从农村走向城市上学,就是为了走进城里过上幸福生活,我想象的工作单位现场应该是高楼大厦,在办公室里上班。当时心里充满了憧憬。”曹彩云微笑着回忆。

“一路欢笑着坐着大巴车从西安临潼赶到陕西省靖边县河南乡临时办公场所——也是最初的第三采气厂所在地,已经是傍晚,她感觉风特别大,心里有些许失望,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高楼大厦。

第二天,曹彩云看清了院子的所有面貌,只有两排平房,她觉得农村也不外乎这个样子,可能比这个条件还好一些。

△苏里格首个增压站建设现场

“心里落差特别大,特别失望,但是既然选择来到这里,再难也要坚持。”曹彩云说。

她说,最初来的时候是没有师傅带的,感觉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跟实践操作完全不挂钩,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工作,整个脑袋一片空白。

当时,单位要求员工结合自己的专业,运用到现场工作中去。分配给曹彩云的是英文的进口设备操作,而说明书全是英文。

由于没有师傅带,她只能抱着说明书研究。

“我利用所有的时间把厚厚的几本说明书都翻译成了汉语。”曹彩云说,在这个过程中她熟悉了设备操作,也第一次经历了从学生到工人的转变。

在第三采气厂建设的过程中,她看着师傅去建设备、接线、铺设电缆、调试仪表,然后把步骤一步一步记录到小本子上。

就是从那时起曹彩云养成了记录的习惯,她的经验日记本达到了20本。

19年的记录,给她积累了工作经验,也记录了她随着第三采气厂的变化而成长的经历。

结束漂泊

据曹彩云介绍,第三采气厂成立于2001年9月10日,最初在靖边兰亭招待所临时办公场所,后又在只有几排平房、几十亩地的靖边县河南乡一待就是5年。

建设初期,她们住的是活动房,睡得是高低架子床。当时,因为正在建集气站,需要员工住在现场办公,也没法洗澡,条件特别艰苦。

△毛乌素沙漠探井巡线

2002年9月,集气站建起开始投入生产,并开展了前期先导性开发评价和开发技术攻关试验工作。

2005年实行5+1国内合作开发模式,引进国内的其他油田参与到苏里格气田的生产建设中来,拉开了苏里格气田大开发的序幕。

2006年11月,第三采气厂苏里格第一天然气处理厂投产,此时,第三采气厂搬迁至乌审旗陶利镇。

第二年,又建成了第二座天然气处理厂,也就是曹彩云工作的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

之后,苏里格气田开始了大范围大面积的开发。

△增压站管线接口验漏

2008年的时候,第三采气厂再次搬迁到乌审旗,也就是曹彩云现在生活、工作的5+1生活基地,也是苏里格气田生产指挥中心。

从距离乌审旗29公里偏僻的陶利镇,到搬到旗里生活,水、电、住宿等各方面生活条件一下子发生了改善。

“以前我们总在漂泊,到处漂泊,生活条件也不好,现在终于有了自己固定的办公地点、住所,总算是安顿了下来。”曹彩云说。

从最初担任第三采气厂基层数字化技术员,到现在调到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主要负责党群工作,曹彩云感慨:“企业的发展壮大,成就了自己。” 她表示,从个人职业生涯来说,从最基础的技术人员成长为机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又慢慢成长为基层党群主要负责人,在油田企业尤其是女同志,能走到如今岗位的为数不多,她比较知足,现在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曹彩云是整个第三采气厂职工的缩影,内蒙古晨报融媒记者在厂区里感受到,采气厂现代化建设下的职工,都清晰地记得这里岁月的变迁,也能感受到因工作带来的生活改变,以及愈来愈强烈的职业荣誉感。

(来源:内蒙古晨报融媒报道组)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