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奔跑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 —额尔古纳市三河回族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三河回族乡乡镇干部“直播带货”

▲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户家中的鸡雏打疫苗


额尔古纳市三河回族乡各族群众借着好政策的东风,拿出实干肯干的劲头,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在通往小康的道上幸福歌唱。

调整产业结构不再“靠天吃饭”

三河回族乡是一个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百年老镇”,一代又一代三河人靠着奋斗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针对连年干旱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三河回族乡党委、政府及时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切实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让农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一方面,紧扣额尔古纳市政府甜菜产业发展思路,增种耐寒、耐旱、亩产高收益好的甜菜20万亩。争取资金购置甜菜挖掘机、割叶机、自动收集装卸一体机等农用机械,积极扶持当地甜菜种植业发展。另一方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当地1000余户农牧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做好地区禽类免疫工作,并根据农牧户实际养殖需求,为其提供合理化养殖建议,推动农牧户科学化、规范化养殖,为其增收致富提供技术保障。据统计,三河回族乡目前大小牲畜存栏10万匹头只,禽类存栏3万羽左右。

“三河味道”让群众搭上增收“快车”

说起三河,就不得不说这里的美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智慧的三河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打造了如三河烧鸡、三河牛羊肉、三河回民点心、三河帘子饼等很多极具特色的食品产业。这些食品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也受到外地人的青睐。那难以忘怀的“三河味道”让人不由赞叹:此物只应三河有,其他各处难再寻。

近年来,三河回族乡在推广当地特色食品上花大力气、下狠功夫、做足文章。成立三河特色食品产业协会,推行“支部+协会+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推动三河特色食品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已发展协会会员30余家,有效整合了三河当地分散食品加工资源,为商户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壮大特色食品加工队伍,举办帘子饼、特色糕点、奶制品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班30余期,带动5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就业。乡镇干部“直播带货”,通过抖音平台向网友推介当地优质产品,帮助商户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助力商户持续增收。

“百年木屋”引领“美丽家庭游”

卢美丽是三河回族乡小有名气的特色家庭游经营者。2005年,她在亲戚那里借了1000元钱当作本钱,在42平方的住房内开起小吃部。当时小吃部只能容纳两三张桌子,主要的客源也只是外来施工的民工和秋收来支援的临时人员。她从包子、饺子、面条等简单食物做起,在冬天增加烧烤、红焖羊肉等特色菜品,靠着经济实惠的经营理念,回头客越来越多。2012年,她对自家小吃部进行了扩建。因为是苏联人留下的老房子,有上百年历史,卢美丽给它取名“百年木屋”。

2013年,三河回族乡党委、政府“捕捉”到了“百年木屋”的旅游“卖点”,建议卢美丽经营特色家庭游,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她制定了前期发展规划。同时,“线上线下”加大宣传力度,成功帮助卢美丽打响了“百年木屋”知名度。到2015年,卢美丽年经营收入已达50多万元,纯收入20余万元。看着“美丽家庭游”逐步走上轨道,三河回族乡制定上护林地区家庭游整体发展规划,将卢美丽树立为致富带头人典型,特邀她为家庭游发展指导员。到目前,上护林地区已有15户相继发展起了家庭游,走上了致富之路。

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在三河回族乡,一个个故事记录着各族群众携手奔小康背后的拼搏和付出,反映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勾勒出一幅幅小康路上干群手拉手、心连心的生动画卷。

记者 王尧 通讯员 陶慧玲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