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好习惯

记者 李辰

▲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垃圾分类

▲建设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

▲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

▲小志愿者为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

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好习惯

施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也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素养、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出我市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鲜明态度。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关乎民生福祉。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按照《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呼政办字〔2019〕105号)文件精神,海拉尔区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引领、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

市民垃圾分类知多少

垃圾分类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也是不少市民经常讨论的话题。虽然通过垃圾分类可以让垃圾得到资源化利用,但落实到行动上,不少市民有点不知所措。

市民王先生说,小区的垃圾桶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问及家中是不是分成干垃圾和湿垃圾,王先生说,家里产生的垃圾都是收到一起后扔到楼下垃圾桶,感觉没有分类。

市民吴先生说,从新闻上看到垃圾要分类,但不知道分为几类,“我们小区是老旧小区,大门外有一个集中收集垃圾的地方,我们就把垃圾全部扔在那里。”

某小学班主任李老师说,知道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包括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前段时间给学生介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纸巾和厕所用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李老师说:“我们学校也在推行垃圾分类,培养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垃圾分类从小做起

目前,海拉尔区各学校相继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引导学校规范设置分类收集垃圾桶,用校园广播站、网站、板报、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开设垃圾分类特色课程等,引导全市学生减少垃圾产生,学会垃圾精准分类。

近日,海区胜利街小学三年四班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组建《一起get垃圾分类新技能》活动小组。活动分为:书写倡议书、主题演讲、制作宣传海报、拍摄小视频、公益广告、制作手抄报、摄影以及小顺口溜8个小组。小组成员首先以家庭为单位,每家一周产生的垃圾以克为单位统计数量,并将垃圾分为四大类。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有学生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垃圾的制造者,垃圾并不是扔进垃圾桶就与我们没有关系了,我们每个人也是生活垃圾的受害者,大量的垃圾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后果,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还有学生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身边堆满了包装盒、饮料瓶,无处不在的塑料袋,还有浑浊不清的河流……是否此时,我们才会开始醒悟,开始学会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是社会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要从每家每户做起,我们要带动身边的家人、伙伴、邻居支持垃圾分类。”

海区沿山路小学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绿色低碳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创卫生城市的意义。活动以幻灯片、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本次活动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一些具体的节能方法和措施。当学生们看到宣传片里介绍回收垃圾箱可以扫条码回收饮料瓶的同时,还能积攒碳币换取礼物时,同学们说,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还能给自己换喜欢的物品。

垃圾分类该怎样分

不少市民面对各样的垃圾桶直呼分不清。市民高先生说,只看到单位垃圾桶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但具体那些垃圾该扔在什么桶里自己还有些分不清。

记者采访了解到,生活垃圾共分为四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其对应的垃圾桶颜色是红、蓝、绿、灰。

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废铅酸蓄电池、废镍镉电池、废含汞电池、废荧光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及容器、废油漆及容器、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等。

可回收物,是指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塑料包装,与这些材质有关的如:报纸、杂志、广告单及其它干净的纸类等皆可回收。

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湿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动物内脏、鱼鳞、树叶、杂草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将统一规定各类垃圾收集容器类别、规格、标志、选型等。依据生活垃圾分类规定和“桶车对接”要求,确定垃圾的体量、数量和位置,并组织采购配置。街道社区根据居住小区楼层高度、居住人数、服务半径、垃圾产量等综合设置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一般多层及以下楼房每2—3栋设置一组,高层及以上每1—2栋设置一组。居住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责任人;未实行物业管理的,所在街道社区为责任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会团体等示范先行单位需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三类收集容器;有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单位,需要单独设置湿垃圾收集容器。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责任人;未实行物业管理的,本单位为责任人。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机场、客运站、火车站以及卫生、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一般设置可回收物及干垃圾“双桶式”收集容器。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或者经营单位为责任人。

相关部门谈实施

“2019年海拉尔区建成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奋斗镇、东山社区作为试点示范片区,海区公共机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财政拨款的社团组织)作为先行示范单位,垃圾分类覆盖面不低于50%。”海拉尔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去年8月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而海拉尔区率先启动、做出示范。成立海拉尔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建立考核和监管制度。

为广泛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海拉尔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通过报刊、宣传栏、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人人参与和支持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居住小区各类宣传设施,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确保宣传内容“到单元、入楼道、进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树立“垃圾分类要从小做起”的理念,让孩子们带头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从而带动家庭、带动家长、推动社会,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吸纳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扩充宣传和引导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目前,海拉尔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在全面推进单位区域标准化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工作。海拉尔区奋斗镇城区、东山办事处计划于2020年建成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片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计划于2022年,海拉尔区建成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5年,海拉尔区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机关单位做表率

记者了解到,我市部分机关单位已经率先实施垃圾分类,提前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优化政策,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实操性,为垃圾分类全面落地减少阻力。

日前,呼伦贝尔市商务局青年志愿者团队在针织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绿色环保入人心”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志愿者团队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指南、垃圾分类宣传册,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吸引众多社区居民前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活动宣传,使社区的居民能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引导居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

胜利街道办事处对机关办公楼的垃圾桶进行分类改造和氛围营造,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垃圾分类意识,争当参与、推动、倡导垃圾分类工作的践行者。街道办事处在各楼层电梯口设置了四类垃圾桶。桶身贴有各种分类标识、投放说明、垃圾示例等,有效引导干部、职工进行正确投放,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营造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低碳生活全民行动”的浓厚氛围。

东山街道望海社区积极开展“提倡绿色生活 实施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望海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向社区居民们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材料,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科学的垃圾投放和垃圾收集,号召居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节约和保护资源,拒绝浪费和污染环境。居民王阿姨说:“垃圾分类以前不知道,经常乱扔,什么垃圾都混在一起,现在通过宣传,我们在家里都已经开始分类了。”

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进行垃圾分类,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环境,这不仅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也是文明素养提升、文明习惯养成、“绿色意识”增强的重要体现。推进垃圾分类,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