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李永亮: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增收

李永亮说,他返乡创业,源于一通电话,电话那头说,有人想买他的那块地。他想,与其卖给别人,还不如自己干。于是,他就回来了,建厂房、买设备、办手续、搞生产……不到一年时间,李永亮这个名字在周边几个村就已经家喻户晓。

“80后”李永亮出生于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一直闲不住的他种过地,当过货车司机,在焦化厂上过班,也做过二手车生意,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哪一项都做得不长久。

2016年,李永亮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承包了2000亩耕地,先后种植向日葵和玉米,为一家企业提供青储饲料,那时候收入不错,他也有了一些积蓄。

2019年,正当李永亮因为耕地承包费上涨而犹豫是否还要继续承包时,让他做出选择的那通电话打来了。

“我有六七亩地,土地性质是村集体建设用地。去年四五月份的一天,王元地村村委会主任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人想买这块地,准备搞村集体经济,建个面粉加工厂。我当时就想,既然别人能干,那为什么不自己干呢?”李永亮说,他当即就和村委会主任表达了想要自己建厂的想法。

说干就干。当年8月,面粉加工厂开始动工,随后,购买安装设备,办理手续。10月份,李永亮自筹资金投资近100万元的王原地面粉厂正式成立并投入生产,主要加工和销售面粉。小麦来源大多是王元地村和周边村民自己种植的。

7月14日,当记者走进面粉加工厂的院子时,就听到厂房里机器轰鸣,只见厂房内6台磨在同时运转,工人们有的在进料口操作,有的在出料口把控,还有的在称重、封口,一切都井然有序。

李永亮介绍,厂房内的6台磨,前3台为皮磨,后3台为芯磨,另外还有4台罗子和1架30层的方筛,绝对做到零添加,保证面粉质量。“王元地村的小麦每年春分前后耕种,比周边的其他几个村要早一些,收割又晚1周左右,生长周期要长10至15天,加上都是泥地,小麦杆高,颗粒饱满,产量也高。”李永亮说。

随后,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检测报告”。在这份由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中,“王原地农村面”的灰分、水分、含砂量、铅等7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面粉中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粉质量有保证,如何进入市场打开销路,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购买,是李永亮考虑的重点之一。

在村集体和李永亮的共同努力下,王元地村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后,一部分被销往市场,一部分则被送到村内合作社进行深加工。为让产品加工更加系统化、特色化、专业化,李永亮还注册了“王原地”品牌商标。如今,“王原地”已成为全市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

5月28日,王原地面粉厂与乌海银行签订了10万元的面粉订单,这意味着王元地村的小麦种植面积将增加40亩。

在李永亮看来,返乡创业不仅要自己富起来,更要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面粉厂建设、生产、销售,村里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何况我就是本村人,让大伙儿一起有钱挣是应该的。”李永亮说。因此,他和村集体达成协议,合作社收来的小麦他免费提供仓储;凡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到面粉厂上班;凡是村里的低保户,到面粉厂加工面粉,一律免收加工费和包装费。

现在,李永亮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让面粉厂可持续发展,稳扎稳打,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首先,我准备上一套生产杂粮的设备,丰富产品种类,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其次,农家乐的装修也已接近尾声,希望尽快把农家乐开起来;第三,计划把村内的小麦全部收购,加大生产;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继续开辟销售渠道,希望村集体和政府能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扶,同时我也计划对接电商,争取让王元地的面粉占有更大的市场。”李永亮说。

(蔺丽华)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