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做实“水”文章 福泽大民生 ——引绰济辽水利工程建设纪实

王永生  摄

梁建  摄

韩学文  摄

□记者   韩学文   梁建

从苏伊士运河为埃及带来的富庶与文明,到伊利运河魔术般成就美国中西部的极速成长;从京杭大运河绵延千里的宏大不凡,到郑国渠奠定大秦一统天下的功不可没;从都江堰鱼嘴分水造就富饶天府之国的神奇,到伊泰普大坝年制造万兆瓦电能的强大……

古今中外,人类兴修水利的印记一次次缔造和推动着世界新的文明与发展。

如今,内蒙古的引绰济辽工程也将刷新着人类兴修水利的历史。

逐梦之由:高瞻远瞩 为蒙东解“渴”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交错频发。国家这种基本水情,决定了治水兴水、修建水利工程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兴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严重缺水地区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并存,水资源短缺、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特别是西辽河流域,虽然近几年严格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需要借助外力、引进外水。而在紧邻通辽市的兴安盟,虽然水资源相对富集,但分布不均,尤其是南部地区水资源匮乏,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样需要引调水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多次开展引绰济辽工程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及水资源规划中,均提出实施绰尔河引水、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

好事历来多磨。在引绰济辽民生工程“上下求索 逐梦前行”的过程中,内蒙古的水利专家们鉴古资今,大胆创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接力推动着引绰济辽建设项目不断向前:

2011年3月7日,自治区水利厅向水利部上报《关于上报审查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4年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工程。内蒙古有12项工程被纳入,其中引绰济辽工程赫然在列,而且是内蒙古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2017年3月9日,取得环保部《关于引绰济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2017年6月19日,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引绰济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017年11月27日,国家水利部对“引绰济辽供水工程”方案正式批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8年4月1日,引绰济辽工程开工。自此,这项“善水为民 福泽蒙东”的内蒙古水利民生工程,正式在“顺民意 惠民心”的时代发展浪潮中如火如荼地展开……

引绰济辽工程由文得根水利枢纽与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从绰尔河引水至西辽河,一头连着兴安盟,一头连着通辽市。供水范围涉及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以及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工业园区,受益面积7.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354万人。按照2017年第一季度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投资为241.6亿元,动态总投资达252.16亿元,计划工期为56个月,预计2023年竣工。

引绰济辽工程对蒙东地区乃至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依托工程带来区域发展最亟需的水资源支撑,将有效缓解西辽河流域严重缺水状况,对促进兴安盟、通辽市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善提升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圆梦之为:凝心聚力 打造精品工程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筑坝建库蓄水,固堤建闸拦洪,修渠挖洞引水,改造灌区节水——一个个项目加快实施,一座座工程拔地而起。我们看到,水利工程不仅是群众对水资源需求的基础设施,而且它本身就是生态工程,能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源于生态,永守初心,围绕环保,做足文章。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目标任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合理规范堆砌废渣,严格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处理排放。积极开展大气、噪声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强生活区和施工区固体废弃物、噪声、扬尘管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紧紧围绕《引绰济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引绰济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切实打赢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攻坚战”。

水利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引绰济辽工程是自治区的一号水利工程,也是自治区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把工程建设成示范工程、优质工程、品牌工程、廉洁工程、放心工程,这是所有工程决策者、指挥者、建设者的共同心声。

2019年以来,引绰济辽控制性工程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年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史上首台“草原吉祥号”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在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顺利始发,缓缓前行开始掘进作业,标志着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迈入了高潮阶段。

引绰济辽工程输水隧洞采用钻爆法加TBM掘进机联合施工,共投入5台TBM掘进机。“草原吉祥号”TBM掘进机可实现隧道及隧道断面一次成型,集开挖、支护、出渣于一体;机械、电子、液压、激光、控制等技术于一身,具有安全、高效的性能优势。

TBM掘进机的使用为引绰济辽工程烙上了“科技”的印记。

如果说,科学建设是引绰济辽工程建设的一个“鲜活标签”的话,那么,安全与质量则是它的另一个“鲜明印记”。

开工伊始定下目标,施工人员近5000人次,建设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白金一语道破“天机”:“我们设置了安全与质量双保险。”

安全生产方面,公司严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2019年实现了各项安全生产目标,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良好态势。  

按照相关要求,公司对现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了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参建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加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强化应急管理,2019年组织开展大型综合演练两次。在枢纽现场组织开展了全区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同时举行了超标准洪水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质量管理方面,公司确立了建优质工程、模范工程、争创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的质量任务目标;组织签订引绰济辽工程质量终生责任承诺书,将责任层层落实。完善了《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质量责任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公司、分公司及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定期检查督促参建各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严把原材料进场关,抽查监理、施工单位检测情况,抽检原材及中间产品165组、实体检测21组全部合格;及时组织和参与工程验收及质量评定,及时邀请自治区质监站进行重要隐蔽工程验收;2019年,引绰济辽工程已验收评定1841个单元工程,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优良1470个,优良率89.2%,无质量事故发生。

这是一群远离家人、远离城市便利生活的建设者,这也是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群体。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参建各方正以饱满的干劲与热情,发扬勤劳、勇敢、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以“书写历史”的主人翁姿态,本着“致力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精品工程”的核心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科学严谨施工,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筑梦之旅:合力攻坚 提升建管效能

引绰济辽工程的建设,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它的不平凡。这是一个战线绵延千里且作业点多的工程,是一个参建方众多且跨地域的工程,是一个在工期紧要关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工程,更是一个为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不能延期的工程!肩负建设管理责任的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犹如一个鏖战中的前线指挥部,不断破路前行。

修筑大坝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益求精,打通隧洞应该像蒙古马一样笃定前行。6月24日,记者随同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翻越绵绵群山,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文得根水利枢纽建设施工现场。

文得根水利枢纽地处绰尔河流域中游,坝址位于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上游90公里处,集城市供水、防洪、灌溉、发电、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是绰尔河流域的骨干性控制工程。总库容19.64亿立方米,水库正常高蓄水位377米,水库淹没总面积106平方公里。主坝采用粘土心墙砂砾石坝,坝顶全长1358米,最大坝高48米,坝顶宽8米,大坝上游为浆砌石护坡,下游为草皮护坡。

正如破土而出的春笋一般,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部分——文得根水库大坝也正在不断地“长个子”。记者来到工地现场时,施工区近千名工人正在忙碌,现场几百台施工机械声音轰轰隆隆,运输车辆来来往往,汽车喇叭声、施工机械声、钢铁碰撞声、工作人员的指挥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汇集出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在大坝左岸观景台上,中国水电十五局文得根水利枢纽生产副经理徐二虎告诉记者,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枢纽工程的各项施工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总进度的22%。“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制定的工程重大节点目标,科学组织、精心安排,确保今年9月大坝截流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也为大坝的全面施工开创决定性条件,更为明年大坝填筑达到拦洪度汛的目标争取宝贵的时间。”

记者采访了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白喜亮:“作为业主单位,你们是如何确保工程按质按量顺利推进?”

白喜亮介绍,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建设,他们以建设优质工程为起点,建立质量管理目标,进一步明确工程质量控制重点、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责任人,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构建公司监督、分公司主导、检测单位协助、监理控制、实施单位自控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过程控制,强化设计管理以及施工管理。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吃苦耐劳的务实精神继续做好工程建设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我们时时督促参建各方牢牢锁定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倒排工期、顺排工序、科学施工,确保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要求有序推进。”白喜亮说。

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后,水库最高蓄水位将被抬高至377米,工程涉及永久征地16.9万亩,临时征地3万亩,拆迁各类房屋26.46万平方米,规划水平年移民安置2743户,搬迁人口8568人,涉及苏木(乡镇)2个。

众所周知,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极具特殊性和政策性的工作。积极稳妥解决好征地移民搬迁问题,是引绰济辽人贯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2018年,共完成57.57亿元投资,占征地移民总投资的73%。2019年,完成20.3亿元征地移民投资任务。

“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要敢于担当,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为了确保完成工程库区搬迁任务,引绰济辽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要同心协力,办好这件民生大事。确保迁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引绰济辽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淹没区群众做出了牺牲,我们重中之重的移民搬迁工作也应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移民安置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江双印说。

2018年3月,巴彦乌兰苏木成立移民安置综合服务中心,抽调15名干部成立征迁工作组开展征迁工作。为了更加公正、公开、公平地开展工作,巴彦乌兰还成立专项工作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畅通移民反映问题的渠道,促使政府公信力不断加强,推动整个征迁过程更加平稳有序。

“刚开始,群众觉得住惯了,都不想搬,对搬迁后的生活也有所担忧。”江双印回忆。搬迁工作启动后,围绕群众搬迁后“怎么生活、怎么发展、怎么留住根”等问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帮助群众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社保、就业等后顾之忧。

住,是群众的关切点之一。“党和政府对移民的关心我们随时都能听得到、看得到,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巴彦乌兰苏木巴彦敖宝嘎查西马拉吐艾里的霍栓柱是最早一批签订安置协议的村民,之所以早早就签订了安置协议,有多个原因:一是因为他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按照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算了一笔账,感受到搬迁能给他带来好处。其二是对如何拆、怎么建、自己今后的安置房怎样早已心里有底。此外,由于自家耕地有50%处于淹没区,政府还给老伴缴纳了养老统筹,上个月刚刚领取了897元的退休工资。对此,他们非常满意。“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即将搬进新房,我要好好保养身体,少喝酒,喝好酒!”霍栓柱说。

除了生活安置房,为了让移民群众的日常收入更有保障,政府还统一建“养殖小区”,政策上每人可享有25平方米生产安置房。拿到生产安置房后,群众便可用于发展养殖业,补充收入来源。

大水利,大民生。近年来,内蒙古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体水利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机遇,扎扎实实做好“水”文章。引绰济辽工程的立项上马、开工建设,为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也必将让老百姓真正得到水利项目带来的实惠。

毫不夸张地说,引绰济辽这项工程,它不仅仅是一条联系兴安盟和通辽两地的水利纽带,还是一条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脉,更是一条惠民利国的幸福长河!

现在连着未来。引绰济辽人定不负这个伟大时代慷慨赋予我们这个举足轻重的历史责任,也绝不负这项伟大工程荣幸赐予我们的千载难逢创造机遇,将继续专业专注、全力以赴!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