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杨树成:从死气沉沉到热火朝天

杨树成正在拌饲料

杨树成在喂牛

□孙宇旋

“以前日子过得一点儿奔头都没有,现在脱贫了,日子好了,浑身上下全是干劲。”杨树成说起脱贫后的新生活,言语间满是获得感。

家住突泉县突泉镇溪柳村的杨树成,一家四口人,因穷而出名,上有年迈的母亲要赡养,下有儿子要读大学,妻子邹立娟在干活期间右腿误入搅拌机,近20万元的手术费用把这个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压得喘不上气,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杨树成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当时的日子别提多难熬了,我都没有过下去的信心了。”

2017年,杨树成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首先成为健康扶贫的直接受益者,妻子的医药费得到了报销,儿子上学的钱也有了着落,这让整日愁眉苦脸的杨树成终于露出了笑容。

“国家政策好,看病吃药能报销很多,每年还有其他补助,感觉我家的天从此‘晴’了。”杨树成回忆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突泉县围绕健康扶贫的重点工作,坚持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要求,精准施策、统筹推进,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融合资源,有效遏制了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有了健康扶贫托底,杨树成越发辛勤,借助突泉县实施“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他申请办理了4万元的牲畜养殖贷款,购进了4头扶贫母牛。从此,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养牛上,在他的精心饲养下,基础母牛陆续产下4头牛犊。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牛犊,杨树成满是欣慰,增收脱贫成为他的新盼头。

脱贫之后,杨树成一家每天干劲更足了,好事一个接一个,儿子杨健顺利地考上了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杨健通过电话告诉笔者,曾经的他因为家庭困难一度想过辍学以减轻家庭负担,但是现在有了教育扶贫的保障,他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完成学业了。

杨树成的母亲张玉花今年82岁了,脱贫之后的张玉花脸上天天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起脱贫后的生活变化,张玉花告诉笔者:“现在我家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以前肉都舍不得吃,现在天天吃肉,以前家里死气沉沉的,现在都是欢声笑语。”

近几年,突泉县依托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在成功脱贫后,致富成了杨树成的新目标,闲不下的杨树成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发展起短平快的庭院紫皮蒜种植业,俗话说得好:“种植紫皮蒜,一年三个秋”。紫皮蒜生长期短、复种指数高,中间还可收获一茬蒜薹,起完蒜头后就可以复种秋菜,一年有三次收获。

杨树成选准路子便开始了紫皮蒜种植,这一年下来便可增收5000余元。

“我现在不仅养牛,还种植紫皮蒜,这两个产业互相不耽误,收入也增加了,明年,我打算扩大点规模,多种点紫皮蒜。”杨树成信心满满地说。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杨树成一家人生活的信心更足了。过去因为穷抬不起头,现在,一家人的心态积极向上,成了当之无愧的脱贫幸福家庭。

走进杨树成的家里,屋里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牛舍里的牛正在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料,园子里的紫皮蒜长势喜人,杨树成和妻子邹立娟满脸的幸福笑容。

邹立娟右腿虽然截肢了,但是面对美好的生活,邹立娟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每每提及脱贫后的新生活,邹立娟都高兴地说:“过去家里穷,我还残疾了,一度觉得生活过不下去了,甚至想过自杀,现在家里条件好,儿子也上了大学,我啥也不愁了。”

说起杨树成脱贫后的生活,村民也都深有感触,纷纷竖起大拇指。溪柳村村主任孙艳生经常拿杨树成的事迹当作典型,鼓励村里人奋发图强。

用汗水浇灌“脱贫果实”的杨树成一家不仅摆脱了贫困的标签,更因不懈的努力成了村民们效仿学习的对象,昔日的贫困户如今摇身一变致富带头人,杨树成一家迈向幸福生活的步子愈发稳健有力。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