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兴安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 作出的三大历史性贡献

兴安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出了三大历史性贡献。

一是兴安地区的蒙汉各族民众拒绝了国民党势力的渗透,选择了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民族复兴的光明大道。

由此,兴安地区成为东蒙古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东北和华北两个解放区形成一体,发挥了大兵团作战、战略迂回和兵源、物质供应通道的重要作用。兴安、通辽和热察地区(赤峰和张家口地区)境内建有东北野战军近百个兵站,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对其形成包围态势的主力部队就是从兴安、通辽和热察地区境内迂回形成的。当年,突泉县成为辽吉军区后勤部的基地,兴安、通辽、热察地区驻中共四大军区,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二是内蒙古的西部区沦为敌占区后,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东部,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成立。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国共停战协议,大举进攻解放区,内蒙古根据地的重要城镇相继失守。根据形势的发展,面对敌军的进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机关撤到锡林郭勒草原的贝子庙。

1946年12月14日,冀热辽分局在林西召集由自治运动联合会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研究了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有关问题包括自治政府的性质、管辖区域、党的领导以及自治政府与相邻解放区的关系等问题。兴安地区成为革命根据地。兴安省和联合会东蒙总分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完备的领导机构、较强的军事力量、很好的经济基础。以王爷庙街为中心云集了大批蒙古族上层进步势力、热血青年和知识分子,为自治运动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7年5月1日,乌兰夫同志在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告: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从此,乌兰浩特成为内蒙古红色指挥中心。

三是在兴安盟牧区探索与实践的 “三不两利”创新政策,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牧区经济创新模板。

西藏、青海、新疆、宁夏、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内蒙古各地参观、学习和借鉴牧区民主改革的工作经验。(作者:兴安盟红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任翔)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