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忙碌在脱贫攻坚一线 不负好时光

↑4月30日,张骅(左)在远新种植专业合作社查看杂粮生产包装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今年35岁的张骅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远新村的驻村书记。

2017年12月,张骅从北京林业大学来到贫困的远新村。

这名“博士书记”刚到村里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研——张骅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整理记录,摄氏零下20多度的气温,也没有吓退他。他用一周时间走访50余户贫困户,又下功夫研究了全村300多户村民的家庭档案。

面对产业落后、种植单一的远新村,张骅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在北京林业大学的资金支持下,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进行杂粮加工包装;种植特色农产品,引进经济效益更高的黑糯玉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因地制宜的庭院经济发展项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远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村顺利脱贫摘帽。

张骅说:“作为一名党员,看到脱贫户日子过好了,村里村容村貌变化很大,我感到很欣慰。这两年多来,忙碌在乡村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

原本任期在2019年底到期的张骅,主动申请继续留在远新村工作。目前,他像往常一样,在村里忙碌着。

↑6月28日,张骅(左)在位于远新村的一处黑糯玉米地中与村民吴伟(中)和驻村工作队员顾建伟(右)交流黑糯玉米生长情况。新华社发(贝赫 摄)

↑4月30日,张骅(右)在远新村村民高玉良(中)家中走访。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这是6月28日拍摄的远新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6月29日,张骅(右)在远新村村民邱凤芹家中走访。邱凤芹一家曾是贫困户,在张骅和村里其他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参与庭院养殖扶贫模式,已顺利脱贫。新华社发(贝赫 摄)

↑6月28日,张骅在位于远新村的北京林业大学援建扶贫车间的直播间内调试直播设备。新华社发(贝赫 摄)

↑6月29日,张骅(右)在位于远新村的北京林业大学援建扶贫车间的仓储物流车间了解发货情况。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6月28日,张骅(左)在位于远新村的北京林业大学援建扶贫车间的生产车间了解杂粮加工包装情况。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6月28日,张骅在位于远新村的北京林业大学援建扶贫车间的直播间内整理直播销售的商品。新华社发(贝赫 摄)

↑6月28日,张骅(右)在走访远新村村民邱凤芹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这是6月28日拍摄的位于远新村的北京林业大学援建扶贫车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6月29日,张骅在位于远新村的北京林业大学援建扶贫车间内查看黑糯玉米粒。新华社发(贝赫 摄)

↑这是6月28日拍摄的远新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6月29日,张骅(右)在位于远新村的北京林业大学援建扶贫车间与驻村工作队员顾建伟(中)、顾玉芬(左)交流杂粮包装情况。新华社发(贝赫 摄)

↑6月28日,张骅(右)在远新村村民邱凤芹家中走访。邱凤芹一家曾是贫困户,在张骅和村里其他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参与庭院养殖扶贫模式,已顺利脱贫。新华社发(贝赫 摄)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