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第三方抽查记者见闻】内蒙古兴和县:村里人多了

编者按

进入6月份,针对2019年脱贫摘帽344个贫困县的抽查陆续开始,中国扶贫记者跟随第三方评估团队到兴和县采访,为大家讲述脱贫攻坚一线的变化。

         整洁的村部里,村支书杨占军跟第三方评估调查员核对资料

“现在村里人多了。”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鄂尔栋镇木栋村,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支书杨占军最先提到的是人。“农忙回村,农闲出村。以前村里没产业,留不住人。”2007年任村会计,2017年任村支书,杨占军是村里的老干部了。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他都记在心里。

  监测户刘玉贵的院子里,第三方评估调查员查看用水情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里建了合作社,搞起了菠菜种植,村里以前农闲外出打工的人,回来的越来越多。

村里有人才兴旺。家门口有好产业,谁也不愿意抛家舍业去外地。

“土坯房,大门洞,无院墙。”站在贫困户张星家红砖铺地的院子里,谁也想不到,就在201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败的景象。

自己敞亮的院子里,张星乐得合不拢嘴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张星掰着指头给记者数——2016年“十个全覆盖”修了青石院墙、2018年危房改造建了砖瓦房、2019年“菜单式”扶贫养了第二头牛,今年自己盖了牛圈和猪舍,买了台4500元的三轮车,老两口的日子,跟院子里铺的红砖一样红火。

“菜单式”扶贫,是乌兰察布市针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施的“点餐式”产业补贴,木栋村所在的鄂尔栋镇,仅2019年,针对不同户的需求,补贴新养殖牛308头、驴5头,猪58头、羊554头,购置农机具57台。这数字的背后,是像木栋村这样一个一个贫困村人口的回流,是张星家养牛数量从一头到两头的变化。

木栋村成群的牛

一头到两头,对于张星家,可是个大变化。一头牛挣7000块钱。这在之前,超过了一家人全年的总收入。“过几天我准备把牛舍隔开。”张星老汉已经规划好了,给两头牛修“单间”,精细化养殖。

乌兰察布市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贫困户个人能力和愿望,推出“菜单式”扶贫模式,主要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对马铃薯、燕麦、肉羊、肉牛、奶牛等能够产生长期收益的种养殖业产业,制定支持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补贴目录,明确补贴额度和总量限额,由贫困户自主确定适合本户长远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

乌兰察布市组织部副部长、扶贫办主任史芳表示,“菜单式”扶贫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是对“精准”的生动诠释。既增强了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针对性、灵活性,又巩固提高了脱贫成果,保证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实效性和长远性。

在乌兰察布全市,2019年“菜单式”扶贫项目共扶持5.25万户、10.6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产业。

“扶贫这么多年了,也等着验收一下咧。”对于此次第三方评估组到村里抽查,村支书杨占军准备好了,村子这几年的变化,他期盼着更多人知道。

[责任编辑:姚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