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脚踏实地 勇攀创新高峰 ——记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职工王瑞林

王瑞林是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的一线工人,也是一名技术工作者。从业30多年来,他孜孜以求,不断努力,荣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生产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等称号,特别是2017年7月公司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后,作为工作室的技术带头人,他带领大家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安全生产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树立创新意识

提升技术水平

“过去,在很多人印象中,煤矿工人似乎总是‘傻、大、黑’的形象,更别提什么‘创新’了,就连我的一些同事,‘创新’意识也不强。”王瑞林说,为了鼓励大家立足岗位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提出了“发现问题就是成绩、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工作理念,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努力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快速解决在基层,在老石旦煤矿营造出“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氛围,最大限度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解决问题的优势。

2018年,老石旦煤矿新的主扇风机机房和主扇操作司机值班室投入使用。为了防止噪声危害,机房和值班室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但这样的设计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主扇突发断电而主扇司机未及时发现,就会造成矿井停风,届时后果会非常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瑞林带领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论证、试验,自主研发了一套风机断电声光报警装置。主扇风机一旦发生断电事故,断电的信号会通过该装置第一时间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主扇操作司机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紧急处置。风机断电声光报警装置为矿井的通风系统稳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进口设备出现故障,往往因为设备技术含量高、资料缺乏、配件供应困难、维修费用高等导致设备无法及时修复。对于王瑞林他们而言,如何尽快排除进口JOY采煤机显示屏故障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然而,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学习,查阅专业技术资料,弄清设备性能,分析其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认真检查、分析,找出故障所在部分——显示屏因散热不良造成器件烧毁,最终,他们成功解决了这道难题。

截至目前,王瑞林他们已经先后4次自主完成进口JOY采煤机显示屏的快速维修,及时解决了煤矿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了设备开机率,也为矿上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

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2年多来,王瑞林带领技术人员共完成了30多项创新、创效项目,其中6项获得国家专利,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明显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发挥辐射作用

培养创新人才

为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辐射作用,营造技术人员积极探索的良好氛围,带动矿井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王瑞林建议矿党政和工会组织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基地,将全矿各单位技术人员、生产一线中的“小诸葛”等跨工种、跨专业集中起来,围绕节能减排、增收节支、工艺优化、设备改进、小改小革、技术经济指标提升等成立多元化技术创新创效攻关小组,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成果展、技术攻关讲座等活动;给技术人员和生产业务骨干交任务、压担子,给他们定目标、提要求,鼓励他们从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入手,大胆进行改进,使职工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学习、被动培训转为根据创新需求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之前,在我们的日常流程培训过程中,很多是照本宣科,员工听得不是很明白,兴趣也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我提出了利用工作室和多媒体资源,把各岗位标准流程拍摄成MV,常用知识录制成声音文件,制作成幻灯片等,让员工亲自参与拍摄和制作,既增强记忆,培训时也能提高大家的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王瑞林说。

为提升职工技术水平,老石旦煤矿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实操比试和定期全员理论考试,并与当月工资直接挂钩,实现了同一工种同样工作一天所挣的工分不同,激发了员工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积极培养创新人才是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创新工作室的培养,多名员工在乌海能源公司技术大比武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刘君、李锋分别取得了监测监控、井下电工技术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苏俊义获得“乌海能源公司五四青年技术能手”称号。

“科技水平的发展日新月异,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任重道远,想要继续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我们会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果,在‘智慧矿山’和‘数字化矿山建设’中不断发力,使老石旦煤矿尽快进入精干高效矿井行列。”王瑞林说。

(蔺丽华)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