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队嫂”王艳丽:习惯了他不在家的日子

何康红

早晨3点,让闹铃叫醒。快速起床,来到自己经营的早餐店,和面、洗菜、剁馅……接听电话,为预约的顾客准备早餐,招呼来店吃饭的一波一波顾客。9点半,收拾座椅,擦地,消毒碗筷、桌面、地面。没等歇歇脚,又开始买菜、备料,准备午餐。下午3点开始准备晚餐……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三顿饭期间还要挤出时间为住在几百米远的公公做饭、送餐,在王艳丽的日程中,每天都是这样的忙碌。

自打进入夫家的门,王艳丽几乎就这样起早贪黑的工作,想方设法增加家庭收入,伺候公婆、看护孩子、收拾家务……在她的生活中,丈夫孙世权就好像是一个“缺席”的人,生活的一切几乎都是她独自用纤弱的肩膀担起。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是一名快速扑火队员的妻子。在大兴安岭林区绰尔林业局,像她一样的快扑队员妻子被称为“队嫂”。

“队嫂”王艳丽的丈夫孙世权已经在绰尔林业局防火防汛处工作十余年了。十余年里,孙世权与队友们备战春、夏、秋三季防火和夏秋防汛,训练、出兵、参加林业局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防火紧要期,他们吃住在单位,别说家里的大事小情指不上,就是见一面都难,家里的事只有靠王艳丽一个人来操持。

“我能在单位安心工作,背后全靠她,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更有她的一半。”说起妻子,孙世权满口都是溢美之词。正像孙世权所说,王艳丽家里外面都是一把好手。刚一结婚,她就面对因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她像伺候自己多病的母亲一样伺候她,婆婆口齿不清,唯有她能听懂婆婆说的话。婆婆离世后,王艳丽给公公洗洗涮涮,不管自己多忙也按时按点给公公做饭、送饭。王艳丽性格开朗、温顺,公公也愿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女儿从小学到初中,早晚都是王艳丽接送,辅导功课。“‘六一’儿童节期间正是防火期,孩子长这么大,我一次没陪伴过她,也没去开过家长会,孩子的事都是我媳妇管。”孙世权说。

比服侍老人、抚育孩子更难的是为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艰辛。王艳丽没有稳定工作,为了补贴生活,她四处打工,卖菜、端盘子、洗碗、采蘑菇、挖野菜,挣多挣少她不嫌弃,只要有份工作有收入就行。

有一件事,让孙世权记忆犹新。前些年,孙世权所在的快速扑火队还属于“季节性”工作,防火期结束后他们也放假了。为了生活,小两口起早去采金莲花,8点之前赶回来,一个去工地打零工,另一个送孩子上学,然后去饭店打工。有一天,他们刚到甸子上采了一会儿金莲花,孙世权就接到工地要卸车的电话。他急忙赶回工地,把王艳丽自己撂在了甸子上。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孙世权卸完车急忙去甸子上找没带雨具的妻子。风急雨大,担心妻子淋坏的他摩托骑得飞快,来回往复几次也没看到王艳丽,没听到她的喊声,最后还是王艳丽冒雨等在公路上才截住他。

可这对王艳丽来说都不算啥,最难的是有一年防火期期间,在其他镇上生活的父母接连有病,需要她去照看,这边公公婆婆也离不开人,没办法的她,只好带着几岁的孩子两头跑。下了火车进家门连凳子都不沾就开始洗洗涮涮,屋里屋外忙乎,再累也都自己挺着。

“最盼着下雨了,如果下雨他能回来吃个早饭,回来换洗一下衣服。”王艳丽说。对她来说,孙世权能回来倒一桶脏水或临时到市场买个菜,随便搭把手,她就很欣慰了。因为操劳,王艳丽80多斤的体重十几年也没有变。

凭着自己的辛苦付出,王艳丽不仅把家里操持的井井有条,也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利用自己的房屋,逐年增加设备,她结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和姐姐一同经营起一个以早餐为主的小饭店。她每天更忙了,但说起孙世权的家庭角色,她仍一笑而过,毫无怨言。

“他们在单位那么累,能回家待一会儿也是休息。这些年不用他我都已经习惯了,只要他干好自己的工作,家里有我就行。”王艳丽说。

在大兴安岭林区绰尔林业局,像她一样的“队嫂”还有几十名,她们无怨无悔默默的承担着,只为让自己的丈夫安安心心工作。对她们来说,只希望林区的防火期能风调雨顺,扑火队员们和他们保护的大森林能平平安安的就足矣。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