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红光村里便民服务“零距离”

□张佳  李梦宇

在快递存放点,突泉县杜尔基镇红光村党支部书记王福东正在为大家分找快递;在便民服务大厅,村党务工作者正指导村民如何撰写入党申请书;在农民讲堂,小朋友正在翻看书架上的图书……    

为给广大村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便民服务,突泉县杜尔基镇红光村今年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探索执行“建体系、全覆盖,重引领、强功能,抓服务、促满意”的工作思路,以服务党员、服务人才、服务群众为目标,积极构建“1+N+X”党群服务中心体系。“1”即一个党群服务中心,“N”表示承担多种功能,“X”意为多位基层服务人员。目前,杜尔基镇红光村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已经正式启用。    

提升组织力的“桥头堡”    

“王书记,这学习强国里的挑战答题太难了,你教教我吧。”红光村老党员孙占山在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向村党支部书记王福东求助。    

作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如何发挥中心在农村服务中的枢纽作用,一直是红光村党群工作的探索重点和努力方向。为充分了解百姓诉求,切实解决百姓难题,红光村全面推进突泉县“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按照“县建网站、乡镇建公众号、村建微信群”的模式,搭建了干群信息双向交流的微信平台。自红光村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集中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提供范例指导,还为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教育培训等提供阵地和业务指导等便捷服务。目前,红光村共建了2个微信群,全村309人入群,知晓率达100%。发布惠民政策600余条、“三务”公开内容165条,收集、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00余条,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切实服务百姓。    

动员群众致富的“连心桥”    

“我刚从中旗买回来6头牛,年底就能见到回头钱了。”村民赵永峰说。杜尔基镇红光村在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平台抓党建促脱贫的同时,还在产业扶贫工作上下足功夫。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组建造林绿化、建筑安装、环境整治、妇女手工等专业队伍,共吸纳120余人就业,每人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红光村还深入推进“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政策落实,帮助农户办理贴息贷款156万元,引导了52户农户发展大畜养殖,全村大畜存栏达到220头。同时,引导农户发展果蔬种植经济,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还可以将人均1万元产业奖补资金嵌入企业,作为流动性扶贫资产,每年按资金投入10%享受收益,人均每年稳定增收1000元。    

提供基层实践的“孵化园”    

“今天乡土人才孵化中心有课,记得按时上课。”一早,村民陈刚就在党群心连心微信群看到了通知信息。自从红光村启动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后,目前已有四名优质青年纳入镇级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培养,结合红光村实际,杜尔基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组织他们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务管理等工作,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同时充分整合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夜校”等教育平台,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会代训、现场交流、实地考察等渠道,有计划、多层次、分专业地进行培训,力求达到“开发一人、致富一家、带活一片”的新格局。    

推动改革发展的“前沿哨”    

红光村坚持党员联系群众,优化服务效能,探索了“乡村治理服务队”模式,配合党支部开展党的政策宣传、邻里纠纷调解、社会治安维护、扫黑除恶线索摸排、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实施等工作,还拓展低保、医保、社保等社会化服务,让广大党员群众走进来、留下来、聚起来。“乡村治理服务队”模式,提高了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