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养牛托起脱贫梦

五月的巴彦淖尔大地,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临河区双河镇富河六组的贾兴利家大门外是新盖的牛圈,牛圈外边就是青青的庄稼。“到了冬天,有6头牛就能出栏了,按照现在的行情,差不多能卖七八万元。现在还在吃奶的几头小牛快能断奶了,断奶后,产奶的母牛还能继续奶小牛,到时候再买几头小牛犊喂。”5月10日,正在喂牛的贾兴利妻子巩红红笑容满面地对记者和双河镇扶贫办主任马欢说。  

贾兴利家现在喂养着大小16头牛,养殖已经初具规模。仅仅几年前,他家还外债一堆,两口子成日愁眉紧锁。  

富河六组紧靠黄河边,贾兴利家的30多亩地都是河滩地,收成时好时坏。贾兴利小时候因生病用药不当导致失聪,好在人勤快,以前日子也能过得去。2013年,他驾驶拖拉机出了交通事故,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做了几次大手术后,勉强能走路,地里的重活儿干不了,两个孩子上学都需要花钱,家里饥荒欠下一堆。  

2015年,贾兴利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巩红红给记者细数了她家这些年来得到的帮扶:儿子上初中时每年领取补助1250元,上职高时每年领取1500元,去年上了大专,一年领取1万元;贾兴利和儿子都入了低保,每人每月能领222元低保费;全家人享受免费居民医保;拿到了5万元3年零利息贷款。2016年秋天,政府又资助了她家一头怀孕母牛。“老贾干不成重活儿,我以前就有搞养殖的想法,没钱实现不了。政府资助了一头怀孕母牛,正合我心意。”巩红红说。2017年开春,她家的母牛就产了犊。母牛开始产奶,两口子就从外面买回小牛让母牛一起奶,几年就发展到了16头牛。  

“全靠党的好政策,我家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巩红红的感激之情发自内心。  回来的路上,双河镇扶贫办主任马欢对记者说:“贾兴利两口子人勤快,有志气,这样的人帮扶见效也明显。养牛需要付出辛苦,巩红红每天5点多就起床喂牛。有的贫困户政府给一头母牛以后,养几年还是一头牛,扶贫一定要先扶志。”(记者 杨志利)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