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集宁和集宁战役谈(十)战争,没有永不失利的神话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它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那么完美,而是胜利、失败、失利相互交叉的过程。

失利是痛苦的,然而,失利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对革命的滋润,是胜利所无可取代的。重要的是,如何总结失利的原因教训,提取其中的营养,以培育革命的胜利。那么,大同、集宁战役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主流观点认为,这次战争的失利, 应归结于前指战术指挥的失误

具体指的是前指司令员张宗逊、政委罗瑞卿没有在9月12日白天,连续进攻董其武的攻城部队,而是掉头去打了敌增援的101师,结果失去了歼敌的最好机会,最后导致了“转胜为败”的结局。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从现象上看,确实是当时董其武部就要溃不成军,而前线指挥部却去掉头打援,结果不成,反败。但是把所有的错误仅仅归结于战术指挥上的失误,而不去探究导致失利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值得商榷的。

主流观点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的,即我军于12日连续进攻董其武的攻城部队,那就一定能将董部打垮,进而取得战役的胜利。可是,这个假设却忽略了以下几个问题:我军实力并不占绝对优势。我军参战部队虽说有25个团,但是参战时有的团没有上去。而每个团的编制又严重不足,就总数而言,不足3万人,比起傅作义部的3万多人,没有兵力上的优势,更达不到中央所强调的绝对优势兵力。轻敌。两区部队从上到下存在着严重的轻敌思想:由于轻敌,就对敌人守备大同的能力和傅作义的增援形势缺乏正确的估计;由于轻敌,就缺乏对敌战术应有的研究,没有制定周密的作战方案。

攻打大同的时候,两区部队准备用10天时间扫除外围之敌,用10—15天时间拿下大同,结果呢,仅扫除外围就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在卓资山战斗中,估计独一旅能守两三天时间(旅部认为能守1周),结果呢,傅作义倾巢而出,独一旅只守了8个小时。轻敌是战争的大忌,而两区部队恰恰犯了忌。我军指挥方面失误较多。这种失误有战略上的,也有战术上的。无论高级指挥员还是基层指挥员都犯了一些错误。反映在战役过程中,就是参战部队不能贯彻前指的命令,前指不能及时掌握部队的情况。例如,9月12日打援,陈正湘纵队就因失去联络,而未能参加战斗。我军的通讯、情报工作存在严重失误。致使部队与部队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联络始终不太通畅,不少命令靠人力传递,极大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敌人占领了卓资山后,7日就向集宁方向移动,结果指挥部于9日上午才从给敌人带路的人员中得知,这就难免仓促应付,举止失措。部队仓促应战,没有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出现了找不到粮食,找不到向导等问题。考虑到以上情况,那么,12日我军连续进攻 能不能取胜,就该画一个问号了。

战略部署上的失误

1946年8月2日聂荣臻在阳高主持了攻打大同计划的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的联席会议。这是一次战略部署的高级会议。从会议看,我军在战略部署上,在敌情判断、兵力投入、打援部署、战役准备、发动群众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失误。会议过低估计了攻打大同的难度,轻敌思想严重。对傅作义的援兵问题上,与会的多数同志认为,傅作义最多出3、4个师的援兵。会议只提出打援方针,而未预定打援战场,作出打援部署。当发现傅部扑向集宁时,我军才匆匆从大同前线调集部队阻截,作战效果当然会受影响。阳高会议的这些失误,为后来集宁战役的失利埋下了隐患。

对我军解放战争初期军事方针的反思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处于从游击战向运动战、攻坚战转变的过程中。部队擅长打敌后小规模的游击战,不擅长也没经验打大兵团的运动战、攻坚战、歼灭战。就实力而言,当时我军还不具备立即夺取“三路四城”的实力。任务超过了能力,期望值超过了可能,其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的。

这次失利,虽然造成了我军当时某些方面的被动,但是,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军,使我军变得更加客观聪明而灵活机动,使我军意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坚持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方针,必须坚持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思想。大同、集宁战役之后不久,中央军委就调整了原来的军事方针,先后发布了“集中优 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注1)以及“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个别地方为主”(注2) 等指示。晋察冀军区也改变了原来“寸土不失, 针锋相对”(注3)的策略,认识到“大城市是压在 我们身上的大包袱,并非绝不能抛弃。”(注4)特别是大同、集宁战役之后半个多月的1946年10 月1日中央发布的对解放战争初期《三个月的总 结》(注5)一文,全面总结了前一段时间战争的 经验教训,明确指出我军处在战略防御阶段,放 弃了原来的以城市为中心的作战思想,重申了 只有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才是我军获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再次强调了集中优势兵力,开展练兵以及发动群众的重要性。之后我军主动放弃 了一些城市,例如,张家口、承德等地,转而寻求 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调整之后的军事 方针,使我军越打越主动,越强壮,直至胜利;使 敌人越打越被动,越弱小,直至失败。因此,大同—集宁战役虽败犹胜,它的伟大意义绝非一次战役之胜利,一座城池之夺取所能比拟,它为中国革命所作的特殊贡献,将永载中国革命的史册。(作者 任致中)

[1]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第482 页《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军事科学出 版社,1993年版。

[2]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第487 页《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个别地 方为主》,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第11 页《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军 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中央档案馆编:《晋察冀军区历史文献选 编(1945—1949)》第194页,中央档案出版社, 1998年版。

[5]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第503 页《三个月的总结》,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责任编辑:石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