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防灾减灾亲历者:五天四夜的“火魔之战”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 “作为一个防灾减灾亲历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5·2毕拉河森林火灾’,那次火灾属于特大森林火灾,火场面积逾1.15万公顷,林地占60%,扑火共动用9430人(武警森林部队3290人)、各类飞机14架,周边乡镇、村屯3万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今年的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防灾减灾亲历者宋长宗讲述了他参与过的那场“火魔之战”。

宋长宗是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气象局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参加工作10多年的他,参加过多起森林火灾现场气象保障服务,亲眼见证森林火灾瞬间吞噬一片森林的无情。

“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气象保障服务分队请迅速向火线进发!”2017年5月2日中午,宋长宗接到火情命令,第一时间奔向火情一线。

“途中与多个驰援队伍相遇,在本就不宽的县道上呼啸而过,我们的车都晃动了,我们气象保障服务分队每个人的心也都颤抖了。”宋长宗回忆,他们于3日凌晨1时许到达远在300公里处的火灾前线指挥部。到达后,小分队的工作人员立即随旗政府领导去查看前线火情,沿途防火公路两侧的树木已经面目全非,低矮灌木更是荡然无存。放眼望去,残留未尽的树冠火仍在呼呼作响,地上的腐殖层里偶尔也会窜出火光,在黑夜里,让人不由害怕那团火会随着大风包裹住自己。

到达火灾扑救一线,火光已经与天际相接,形成“火海”。现场声音嘈杂,有噼里啪啦声、有说话声 、有拍打声,多种声音混合在一起。“由于当时风力很大、风向不定,防火公路两侧的火苗乱窜,人员根本无法通过,沿途有刚刚从一线撤下来休整森警、武警战士,他们以地为席,互相背靠背,啃食着速食食品,脸上早已经被汗水和湿的草木灰掩盖住了,只有透明的双眼告诉我们,‘请放心吧,这里有我们呢’。其实他们也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儿,有的刚刚入伍不到半年……”宋长宗感叹,火灾无情、生命脆弱,但却有这么一些人仍在与“火魔”抗争、奋战。

5月3日,随着火情的发展和不利天气的出现,经过研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启动了历史首次森林草原防扑火气象服务Ⅰ级应急响应命令,火场周边气象部门整装向达尔滨罗集结。“此时,我感觉到气象部门在火灾扑救中的重大责任,抓住有利天气形势,科学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就可以极大缓解或者解除火灾扑救压力,奋战在一线的战友就能早点归来。”宋长宗在火情一线经历的一切都让他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当日他们便将便携式应急移动气象站架设、调试完毕,实现现场气象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服务器和在手机客户端显示,根据前线指挥部需求和气象应急保障服务流程,每间隔一小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汇报一次火灾现场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监测数据,为火灾扑救兵力调度部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与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雷达站支持与帮助,可以严密监测降水云系移动路径,根据自治区、市和旗三级气象部门会商预报,5月3日13时8分至14时24分、5日15时19分开展地面火箭作业;新舟60-3435、运12-3849增雨飞机分别于5日在火场上空及系统上游不同高度实施飞机作业,经过地空联合作业,5日,火场及周边普降大暴雪,移动气象站监测显示降雪量达39毫米。

经过综合研判形势,6日13时40分,前线指挥部下达命令,前线各单位,在确保人员安全,火场“无烟、无火、无气”情况下,山上所有人员,包括留守人员全部撤离。

五天四夜的“火魔之战”,宋长宗一行吃睡在车上,而参与扑火的每一个人都让人心疼。“森林火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多部门团结一心,协同作战,共筑防灾减灾防线,一定会扎牢安全的笼子。而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实现群测群防群治也是成功避险不可或缺的环节。”宋长宗如是说道。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