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五原县:建好庭院方寸地 发展家庭小产业 助力脱贫美家园

说起农村的庭院,宽敞是人们的第一印象,但柴草满院、圈舍垮塌、猪羊乱窜也是许多贫困人家的真实写照。不过,这些景象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农村都已经变成了过去时。现在的五原县各乡镇农户家中,每到春天,门前屋后的空地上绿意盎然,有的种了蔬菜,有的建成了果园,圈舍修建的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鸡、鹅、猪、羊在各自的“领域”里悠闲地生长,昔日的贫困户也有了让人羡慕的田园农家乐。这些变化,都是五原县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方寸之地,发展庭院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美化家园取得的成果。

五原县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2498户4582人。受生产思维懒散、劳动能力缺失、地理条件差等因素制约,有许多的贫困户庭院空置,既影响了庭院美观,也影响了贫困户的增收。

为切实帮助群众多渠道增收,五原县制定了美丽庭院实施方案,召开全县庭院经济建设动员大会,发放倡议书、宣传画册等资料2万余份,宣传推广典型做法,张贴庭院经济建设宣传画5000余份,使庭院经济建设活动深入人心。五原县还以村为单位,组织一般农户和贫困群众代表到典型示范村实地观摩,通过现场看、现场听、现场学,看亮点、看效果、看做法,让群众眼明、心动、上手。对有发展意愿但条件有限的贫困户,组织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深入家中,详细了解每家、每户庭院情况、发展意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进而因户施策,一户一策,一院一案,带领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增收园”。

在发展庭院经济的过程中,五原县紧盯精准、可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三个关键点,根据贫困户的土地、人力、智力等状况,按照“能干啥、想干啥、扶持啥”的原则,一户一核实、一户一研判、一户一政策,精准发展小手工、小作坊、小庭院等庭院“小产业”。建起了以种植黄瓜、豆角、西红柿等日常蔬菜为主的“庭院蔬菜园”,以土鸡、土鹅、胡羊等为主的“庭院养殖园”,以梨、李、杏、苹果等为主的“庭院果树园”,以玉米加工、扫帚制作、废品收购等为主的“庭院手工园”。几年来,发展庭院蔬菜园2150户,主要种植自食蔬菜;发展庭院养殖园2043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发展庭院果树园36户,户年均增收5500元;发展庭院手工园153户,户年均增收6000元。

为了实现庭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原县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对贫困户房前屋后的地块开挖、圈舍改造、果苗种植、胡羊购置等给予补贴。地块开挖,政府组织机械;果树种植,林草局提供种苗技术;圈舍建设购买种羊,扶贫资金进行补贴。与此同时,乌兰牧骑惠民演出实时跟进,补齐贫困户精神短板;农业、就业等部门紧盯扶贫特色产业、着眼市场需求开展各类培训,补齐技术短板;全覆盖推进村民小组“微自治”,党员和致富能手带着贫困户走、帮着贫困户干,让贫困户在参与市场、参与生产、参与就业中增强信心,补齐志气短板、找准发力点。

五原县把庭院“小产业”与周边大产业园、主导产业结合,依托全县27个扶贫产业园区,肉羊、葵花、果蔬“三大”主导产业,建成蜜瓜、南瓜、肉驴等特色产业村100个,发展庭院“小产业”2043户,构建形成“十园、百村、千户”发展格局,探索形成胡羊“4个1”、大棚“125”等庭院经济模式,(肉羊“4个1”即贫困户依托金草原龙头企业,每户1批养殖10只胡羊,每年纯收入1万元,助推1个家庭脱贫。大棚“125”即贫困户依托合作社,每户种植1栋大棚,每年种植两茬,纯收入5000元,助推1个家庭脱贫。)以大园带小园,用产业带农户,构建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长短相结、特色发展格局。

五原县把庭院“小产业”与美丽庭院行动同步推进,成立庭院环境监督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清理房前屋后柴草堆、拆旧复垦复绿,腾出空地用于发展庭院“小产业”, 先后建成张三柜村、永联村、荣誉村、宏伟村等一批庭院经济示范村。

五原县把庭院“小产业”与电商发展相结合。依托河套电子商务扶贫产业园,建成11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充分挖掘土鸡蛋、小瓜菜、小杂果、葵花籽、石磨面、农村猪、巴美羊、红腌菜等庭院绿色特色农产品,培育了先蛋先鸡、黄金纬度等本地知名电商品牌,形成了网上热销态势,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陕西、湖南等地,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青睐,庭院特色产品成为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现在的五原县,围绕“六小产业”,全力推进庭院经济建设,围绕小菜园、小果园、小田园“三园”建设,兴产业、置家业、增就业,已逐步形成“小院子、小产品、促增收”的庭院产业扶贫格局,2019年年底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了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王晓燕 郭浩)

[责任编辑:姚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