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小庭院解决脱贫大难题

——前旗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依托农牧业联合社增加村民收入

工人设定孵化机温度湿度

村民翻整农家肥

□实习记者  武跟兄

当水库村的杂粮杂豆、创业村的蔬菜、哈拉黑村的葡萄和稻田蟹、幸福村的庭院水稻、三合村的家禽和鸡蛋在同一订单上出现且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

“取长补短”“报团取暖”这是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党支部书记崔宝权对“红巴乡 绿庭院”农牧业联合社的评价。该联合社的前身是水库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后经崔宝权牵头组织整合资源联合了五个村的特色种植合作社搭建了这个平台,利用“私人订餐”礼盒模式,真正做到了种养殖户、联合社双方共赢的局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发展之路。“私人订餐”礼盒内包括各类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农村本地健康家禽、杂粮杂豆等特色各异的农副产品。目前,水库村将庭院经济整村推进,为本村贫困户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方案的同时也为自主增收、早日脱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俩大家伙是孵化小鸡的,贫困户把鸡蛋给我送过来,我帮忙孵成小鸡。”崔宝权指着屋内的孵化器说。孵化器内7200枚排列整齐的鸡蛋,假以时日就会孵成小鸡。为了保证小鸡存活率,联合社打算将之前的饲料加工厂改造为800平方米的托温室。据崔宝权介绍,孵成的小鸡在托温室放15天到20天之后成活率可达百分百,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贫困户拿回家养大后再统一进行回收。联合社通过“借鸡还蛋”“借鸡还鸡”“借猪还肉”等不同模式,依据其家庭情况帮助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村民丁红是联合社的老人了,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养着不少猪和鸡。去年除联合社给她的100只鸡以外她自己又购入300只鸡,光养鸡这一项收入就多达万余元。养猪和养鸡两个项目加起来共创收近三万块钱左右。有了去年的好收入,今年丁红的干劲儿又足了许多。

去年,水库村共收到285份左右“私人订餐”礼盒订单,户均增收2000元到1.37万元不等。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贫困户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随着联合社发展渐入佳境,崔宝权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截至目前,今年已经签了671份订单,毋庸置疑的是,在此基础上今年的订单肯定还会再增加。

薛德林是去年水库村种庭院玉米最多的人家,过去种地的时候,一亩玉米地最多创收1000余元,只够自给自足。但现在不同了,按照联合社统一回收价格计算,收入能翻四倍之多。在水库村,像薛德林这样将庭院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形成一定规模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在“私人订餐”模式中,联合社为贫困群众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上门回收等服务,玉米成熟后以每棒1.2元的价格统一回收,回收之后联合社通过订单送往乌市和前旗城区客户家中,以此带动村里贫困户增收致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真正做到绿色无害,除了不打农药外,玉米最多一株两棒,多了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大田玉米互相授粉,玉米黏性受其影响,吃起来口感不好,但在院子里种这么一块儿地的话,这个顾虑也就没有了。”崔宝权如实说。

自发展庭院经济以来,巴日嘎斯台乡对庭院进行科学统筹、统一规划,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到这一行动中,合力做好庭院经济这篇大文章。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优势,聚焦盘活贫困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的同时,确定了发展庭院经济的脱贫思路。让小庭院不闲置不浪费,发挥最优效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从过去的散乱无用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这一转变也使得庭院经济成为各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