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清水河县:多方聚力抓党建 提升脱贫攻坚“硬核”力量

近年来,清水河县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结合点,多方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抓联动、压责任,增强脱贫攻坚向心力。建立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主体责任,实现县、乡、村三级书记遍访全覆盖。建立“三级包联”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单位包村、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包贫困户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成立由包乡镇市县领导、包联单位和百企联百村企业党员骨干、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脱贫攻坚联合大党委,形成县级领导一线督战、行业部门联合作战、乡镇村合力决战的责任体系和攻坚格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周例会、周调度制度,每周由分管扶贫的县级领导召集16个专项工作组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工作落实。成立脱贫攻坚专项整改组,对标对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压实整改责任,举一反三,全力整改落实。建立督导考核和奖惩机制。县委成立4个督查组加强日常督查考核。制定脱贫攻坚系列考核办法,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乡镇、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建立“三个一批”奖惩机制,按照“好的表彰一批、业绩突出的提拔一批、差的问责一批”的办法,先后表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扶贫干部94名,提拔使用优秀扶贫干部28人,优先晋升职级39人,召回驻村不力干部4人,问责部门负责人5人。

抓班子、带队伍,增强脱贫攻坚凝聚力。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在保持党政正职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统筹各类干部人才资源,近三年选拔38名熟悉基层工作、综合能力强的干部充实调整到乡镇党政领导岗位,激发干部活力干劲。选优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引”、退休干部中“请”、在岗大学生中“选”、乡镇优秀干部中“任”、机关优秀干部中“派”、优秀年轻村干部中“留”的办法,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派强管严用好驻村干部。坚持硬派人、派硬人的原则,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355名,组建103支驻村工作队,实现全县103个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全覆盖。围绕“抓到岗、抓问责、抓问效”,压实乡镇党委对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职责,实行对驻村干部和选派单位双考核双问责制度,不定期对驻村干部在岗履职情况进行督查,推动驻村干部履职尽责。

抓基层、强基础,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精准施策推动后进村转化升级。每年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倒排一批相对后进村党组织,近三年累计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16个,推动村党组织晋位提升。严格落实村级组织“四项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适时拨付兑现。发展特色产业做强做优村集体经济。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建成扫帚加工、肉鸽养殖、肉驴养殖、米醋加工、沙棘加工等与贫困户利益有效链接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项目,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持续推进“融合党建”夯实农村基层堡垒。整合县直部门资源、人力等优势,全县6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实施“三链”建设,通过支部带党员、党员联群众,带动贫困户多渠道脱贫致富。

抓培训、聚人才,激活脱贫攻坚源动力。加大培训练好一线兵。通过党建直通车、以考促学、“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等开展多轮次培训,实现扶贫干部培训全覆盖。多举措纳贤引智助力脱贫。紧扣扶贫产业发展需求,近三年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58人。充分发挥引进人才和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传帮带作用,将引才与培养本土人才有机结合,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施“孝扶共助”工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入开展“三扶三增三提升”和“孝扶共助”行动,借助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武汉鼎言传身教,组建脱贫攻坚讲习所、理论宣讲轻骑兵等“组团式”深入基层开展扶贫政策宣讲,广泛开展孝老爱亲、美丽庭院、最美脱贫人等评选活动,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记者 梁婧姝 通讯员 王繁荣)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