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在脱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走的是富裕路,住的是砖瓦房;两面路灯亮堂堂,路边绿树排成行;得病都有新农合,慢病送上小药箱;老弱病残五保户,社会保障把家当……”这是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群众秧歌队自编自演的一段唱词,字里行间透露出脱贫攻坚以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察右后旗地处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下一锅”,“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察右后旗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1986年,察右后旗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和自治区深度贫困旗县。到2014年,全旗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00户1615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2.6%,因病因残致贫人口高达35.44%,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穷则思变。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察右后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建引领挺立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以注重夯实基层基础、注重驻村干部管理、注重六项机制激励、注重壮大集体经济、注重“7+3”暖心活动、注重乡村夜校宣讲、注重上下联动攻坚“七个注重”为抓手,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两手抓、两融合、两促进,构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联动机制,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建强堡垒,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保驾护航。

察右后旗先后选派驻村工作队89支,434名驻村干部在脱贫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3488名帮扶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创新开展脱贫攻坚“7+3”暖心工程,即吃一顿饭、算一算账、查一查错漏、讲一讲措施、测一测认可度、标一标位置、核一核档案,集中开展一次走访慰问、集中开展一遍有奖竞答、集中深入农牧户开展一遍卫生大扫除;深入开展乡村夜校“三堂课”活动,受益农牧民群众达3万多人次;全旗87个嘎查村全部实现5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其中10万元以上的70个,30万元以上的10个……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为脱贫攻坚锻造了骨干力量、强化了产业支撑、蓄积起精神动力、提供了坚强保障。

刘志勇担任锡勒乡胜利村“第一书记”以来,以胜利村的脱贫攻坚和发展为己任,真抓实干,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与老百姓共谋发展。如今的胜利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刘志勇表示,今后将继续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做一名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土牧尔台镇69岁的村民田瑞搬出了居住30多年的危房,住进位于镇区东部的移民新村,连院共占地345平方米的新家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镇里还特意为每户建了大棚,老田便搞起“庭院经济”。他高兴地说:“原来村里条件差,啥也做不成。现在在家门口种点地就能有收益,养老有保障啦。”“在土牧尔台镇移民新村700多户移民中,像田瑞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4户,他们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且有了更多挣钱的路子,衣食住行、上学就医等方面都比以前方便了。”土牧尔台镇党委书记谢文君如是说。

“路虽远,行则必至”。察右后旗先后承办了乌兰察布市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及“五个一批”行业部门现场会,率先在全区推出防贫保险机制,“危房清零”“教育扶贫”的经验做法作为典型在全区层面交流,大六号镇丰裕村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2019年4月,自治区政府正式公告察右后旗脱贫退出,成为乌兰察布市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旗县,并先后接受了国务院评估抽验和国家成效考核,在脱贫“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记者  及庆玲)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