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到灯塔去

《灯塔之书》

[英] R.G.格兰特 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浪涛拍岸,礁石嶙峋。暗夜里,光亮穿透雾气,灯塔巍然屹立,沉默地,指示方向。

翻阅英国历史学家R.G.格兰特的《灯塔之书》,100多座世界最有名的灯塔,400余幅高清设计手稿、珍贵照片与画作,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灯塔的独特魅力。格兰特还梳理了它们的悠久历史,透析了与之有关的技术进步,以及灯塔的符号意义、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灯塔的故事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非洲北海岸拔地而起的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物:亚历山大港的法罗斯灯塔。”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存世时间之久与巨大的塔身一样令人惊叹——几乎完好无缺地屹立了近1500年,才渐次毁于1303年、1323年的地震。法罗斯灯塔辉映着古罗马地中海版图的扩张,它的塌毁也显示了帝国荣光的黯淡。

欧洲营造灯塔的传统瓦解于后罗马帝国时代,后来,意大利的海洋城邦率先复兴。热那亚人于1543年重修了灯笼塔,为进出港口的船舶导航,成为这座城市财富与实力的象征。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都热衷于修建灯塔,法国以其理性和精湛的技艺得到了历史的表彰,而英格兰和威尔士早期的劣质灯塔遭到了格兰特的批评,它们的原始落后影响了帝国的海上开拓事业。直到1759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史密顿才成功驯服了英格兰西南海域的埃迪斯通礁,掀开了灯塔建造的黄金时代,成为与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等并列的近代工业革命的组成部分。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同样积极开拓海路、对外扩张,铁桩灯塔在19世纪中叶成功地建在了佛罗里达州沿海的珊瑚礁上,预示着新的海洋霸主的诞生。灯塔的历史也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史、军事史、贸易史的一个侧面。

建造灯塔是一项费资庞大、宏伟而又艰巨的工程,涉及建筑、设计、材料、照明、光学、燃料等技术的发展历程。很多灯塔是在大生意人的主导下发起的,他们不惜为此耗尽家财,工程师殚精竭虑,工人们在残酷的条件下日夜劳作,在孤绝之地,人类与天斗、与海洋斗,要为自己谋求幸福。灯塔推动了商业发展,让穿梭汪洋的人们免遭不幸,凝聚着人类坚定不移的信念。守塔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与世隔绝,孤独、清苦、自律、守责,承受人类心理的极限,史蒂文森和朗费罗等诗人都曾经讴歌灯塔般的坚定、安宁和“不灭的光芒”。

灯塔为实用目的建造,而它的独特形象进入了人类的精神领域。人们期待灯塔的存在可以持久,但是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或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灯塔在经历几年的海水与风浪侵蚀之后就会毁坏。人们前赴后继,在废墟之上不断重建,力求它能长久发挥作用。灯塔是用人手、机械和各种材料建造的,它也是用人的意识、人的品格打造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庄重气氛让灯塔成为纪念碑式的存在。在雷达和全球卫星定位的现代社会,大多数灯塔如今只是呈现在明信片上的旧风景。旅游者成群结队来到灯塔之地或遗址,以大海、岛屿和它们为背景拍摄照片。我们为什么迷恋灯塔?它是人类生活、勇敢无畏,与受难的历史的见证。灯塔承载集体记忆,代表着一种存续,这种存续将往昔的情境与当下的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在流光易逝的岁月里,我们需要获得认同感。

弗吉尼亚·伍尔夫有部小说《到灯塔去》。意识潜流,塔尖的光之意象,就是拉姆齐夫人灵魂的映照。人类的自我是否有可能逃脱飞逝的时间和死亡的魔掌而永远不朽呢?很可惜,《到灯塔去》没有得到格兰特的关注,遗失在这部小百科式的“灯塔之书”之外。本书还遗漏了许多名画里的灯塔身影,比如莫奈的塞纳河口风景、透纳的港口灯塔油画等,以及更多的影视、文学和诗歌。有关灯塔的书写,永远说不完。《灯塔之书》是一个入口,召唤我们,到灯塔去……(林颐)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