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大禹治水不是遥远传说

《沧海蛮荒:九州共主大禹》

远人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当大禹治水成为一个遥远的典故与历史传说时,大禹这个人物离现代人是极其遥远的,甚至只是一个近似于图腾的名字。当远人的《沧海蛮荒:九州共主大禹》给我们带来远古时期的遥远又陌生的气息时,一个伟岸的人物便时不时地撞击读者的心胸,令人久久无法平静。小说由羽山救父、不周山击败共工、涂山劈山除水患、汶山岷江治水、南征观兜丹朱叛乱等主要事件贯穿起来,勾勒出大禹甘于平凡却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一生。

读至女娇坠入悬崖而亡时,读至大禹心中的无尽悲切时,我忍不住泫然欲泣。她当初与大禹初见时的调皮与深情,她为大禹凿山而付出的种种关切与呵护,她为了羲由缝制的熊衣而醋意大发,她为了丈夫治水而极尽理解与襄助之能事,都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回放闪现。悲从中来的我不禁慨叹,人之伟大是超拔入云的,而相伴左右的人总要因此而失去许多平凡的幸福与快乐。这是伟人的不凡之处,也是他的挚爱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幸亏我只是活在当下的现代人,而非大禹身边的至亲好友。诚如上文提及的女娇生前与大禹的种种美好,令人印象难忘。诸如此类于不经意间呈现出的生活化细节,是好小说的特质之一。

大禹与九婴、冯夷三人为山上老弱妇孺除掉猛兽之后,进入当地人居住的洞穴。看到洞中有块兽皮安放于地,孩子们正欲睡卧其上。老者蠡牧要孩子们起身让开,大禹却说:“让他们睡那里,我们坐哪里都是可以的。”于是就在干草上盘腿坐下。大禹靠生活中的细节打动山上的人,远人靠小说中的细节感动读者。一个并不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大禹跃然纸上。当共工提出依然用筑堤之道来治水之后,大禹义正辞严地反对。他冷静严厉地说道:“我父就是命人筑堤挡水,结果洪水更为势大,万万不可再行。”他虽敬爱父亲,虽为父亲被后羿射杀而悲痛,却也不会徇情而支持认同父亲的错误方法。从这个时候开始,大禹的爱民之心渐渐在心中生根发芽。

小说情节逐步推进的过程正是大禹这个人物形象不断完善、不断丰满、不断立体的过程,从意欲解救父亲时渐知水患之害与百姓之苦,到毅然自告奋勇担起治水重任,直至全身心投入艰难的治水大业中,大禹逐渐显示出其镇定、从容、勇毅、刚强、智慧、隐忍的多种特质。然而最动人的笔触毅然是他心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大仁大义。如果非要在大禹和他同时代人身上寻出最与众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爱民之心。

他担心想要筑堤治理尹水的共工会祸及人众,在去往涂山的路上特意拐去尹水。其实,尹水如何治理共工本想独断,根本无需也轮不上大禹插手。挫败共工阴谋之后,他毅然带领水正部落的幸存者逃离不周山。为救涂山部落水患,在部落首领大燧不支持的情况下,他想尽一切办法,做好一切准备,宁愿冒着杀身之险,迎难而上。被犯上作乱的封豕囚禁之后,在囚室之内毫无畏惧与慌乱。被推上斩台之时,依然从容淡定、面不改色。化险为夷之后,为了凿开涂山,他身先士卒从山顶缒下。面对众人的阻拦,他说:“我若不亲为,岂能命他人行事?”疲累休息时,众人劝他入室休息,他说:“我受命治水,不是受命藏身。”为了引淮水入黄河,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导淮功成之后,又告别几无陪伴过的妻子女娇和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儿,踏上继续治水的漫漫长路。在汶山和岷江治水之时,尽管后来妻子过来帮助,依然是聚少离多,人各一方。

小说最精彩处莫过于那些细腻的心理刻画。在难如登天的治水面前,在轰轰烈烈的东奔西走之中,最荡人心魂的笔触反倒是大禹面对自己,倾听自己心声的时候。“在文命眼里,一切称谓其实都可以忽略,哪怕天子名号,也一定是为了万民才可以存在。不错,天子可以发号施令,不是因为他占据了天子尊号,而是所有的命令都因为万民能够在那些号令下安居乐业。”他不在乎官位,不在乎权力,他只在乎能否用自己的付出让万民过上不为水患袭扰、平安无忧的日子。“不错,他虽只匆匆见了儿子一面,将他在怀中抱了片刻,但天下间有多少婴儿的父母被洪水卷走,他们难道不更是孤苦?也许,更多的孩子连父母都不知道是谁,就注定了一生的孤独。”舍一个小家,成全许多的小家。狠心远离自己的儿子,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儿子。这就是责任、道义、使命。何为“为生民立命”?此之谓也。

本书的创作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历史之真实与小说之虚构是这本书兼具的两个特质。此处的真实指的是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材料,以达到合乎历史情境合乎人心要求。并非完全等同于真实之历史。真实之历史任谁都无法还原。远人在《后记》中写道:“在杜撰这个故事时,我将史书中不多的资料融入其间,尽可能塑造我以为的大禹以及围绕他所发生的种种事件。那些事件大都来自我的虚构,史料不多的好处也就是让我有更多想象的空间。这也是小说需要的空间。”

唯有在掌握大量资料、了解充分史实的基础上,作者方能进行虚构与加工,以史为鉴,以情意为指引,在史实与情意不断交错、互相补充、渐次融合之后,才有这一部厚重的《沧海蛮荒:九州共主大禹》呈现于读者面前。(张家鸿)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