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网络述年】文明过年,是最美的年俗`

庚子年春节进入倒计时。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谐文明新风,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有不少地方都发出“文明过春节倡议书”。

若以长度衡量,文明是一段让人舒服的距离;若以温度计算,文明是一个接近体温的热度。文明过年,是一种无限贴近人性、让人舒服的范式。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一套接近标签化的范式。譬如中国年,不分南北,都离不开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年饭、封压岁钱、探亲访友等习俗。作为根植于农业社会土壤、适应农业生产节奏、贴合农业时代伦理的春节,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伦理,并以享受节日丰富为主旋律,少不了大操大办一番,铺张浪费也在所难免。大鱼大肉,七大盘八大碗,哪怕明知吃不完,过年菜色也不能少,而且还有意剩饭剩菜,寓意“年年有余”。应该说,这是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春节范式。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时代,春节恐怕不再是人们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更不是享受丰盛的不二载体。旧范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合理重组与再造,以获得新生力量。文明,就是一种符合新时代的新范式。

文明过年,有些范式需要重构,譬如饮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节衣缩食、辛苦劳作一年,秋收冬藏之后,就指望过年吃上一顿好的,岂能不放开吃、拼命喝?而且,还要用饭菜来攀比谁家的日子过得好,不操办怎么行。时移世易,我们早就超越基本温饱,进入讲究营养平衡、注重膳食健康的时代。如今过大年,要是还像过去那样大吃大喝,“每逢过节胖三斤”,甚至患上“节日病”,实在是得不偿失。既然过年饮食不再是挣面子的事,暴饮暴食也有损健康,春节餐饮习惯也有必要进行重构,逐渐向文明用餐、节俭惜福靠拢。

文明过年,有些范式需要塑造,譬如出行。传统农业社会,“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自然也就谈不上汽车文明。如今,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2019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4亿辆,驾车返乡、自驾游、驾车探亲等已成春节出行主流,许多乡村道路都出现春节堵车现象。因此,汽车文明就变得十分重要。上路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变道;遵守交通信号灯,斑马线上自觉礼让行人;不疲劳驾驶,杜绝酒驾、醉驾;高速路上不超速,不占应急通道……都是春节文明出行的底线要求。

文明过年,有些范式需要强化,譬如亲情。无论农业文明社会,还是工业文明社会,亲情始终是春节天平上的一个砝码。随着人们活动半径不断增大,孩子与父母分居现象越来越普遍,亲情砝码也变得越来越重,陪伴父母家人、联络亲戚朋友愈发成为春节活动的主选项。但是,随着手机深度嵌入生活,成为人类的“新器官”,许多人回家过年也时刻抱着手机不放,聊微信、看视频、抢红包、玩游戏……只顾一个人玩,视家人如透明,实在不应该。今年过年,情况与往年有所不同,出现疫情,大家正好趁这个机会,减少外出,放下手机,多陪陪父母和家人。

文明,在内体现为个人素质,在外表现为具体行为。提高公民个人素质,既要告之以理,通过宣传教育,进行文明启蒙,还要导之以行——以行为约束倒逼个人文明素质提升。以过年燃放烟花爆竹为例,传统过大年,公众毫无节制地燃放,不但加剧空气污染,还容易酿成安全事故。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禁放或限时燃放(一些乡镇开始行动),千百年来形成的老习惯也渐渐改变。人们发现,原来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也不影响年味。

传统习惯可以改变,文明过年可以养成,只要大家努力,一年接着一年坚持下来。(练洪洋)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