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张俞《蚕妇》赏析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一、介绍作者。

张俞(生卒年代不详),《宋史》写作张愈,字少愚,北宋文学家,益州郫(今四川郫县,郫,读pí)人。他很有志向,曾游学四方,也曾参加多次科举考试,但都没考取。后来有人推荐,皇上征召他入朝,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甘愿隐居。据说,当时掌管益州的文彦博(后来文彦博做过宰相),爱惜他的才能,专门出资为他买得青城山的一处居所,这居所叫白云溪,是唐人杜光庭的故居。张俞当然非常高兴,于是自号“白云先生”。

他喜欢下棋,喜欢游于山水之间,如果兴致来了,不管有多远,他也要去。古书上说:“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疑,买石载鹤以归。”后来,他就在家闭门著书。结果书没写完,就逝世了。他的妻子写过一篇悼念他的文章,赞他:“……挺生英杰,卓尔逸群……”(意思是说,张俞是杰出人才,卓越超群)

《蚕妇》这首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它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令人赞叹。应该说,诗人是蘸着眼泪写出蚕妇“归来泪满巾”诗句的;他所用的对比手法也有独到之处。

二、解释词语。

1.蚕妇:养蚕的妇女。

2.入城市:指进城卖蚕丝。市,这里是动词,卖的意思;“入城市”,不能理解为进入城市。

3.巾:手巾,类似于现在说的手帕;不是衣襟。

4.罗绮(qǐ):泛指丝织品。罗,颜色素淡而又较为轻薄透孔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首诗中,是指丝绸做的衣服。

三、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至少在四个方面很有特点。

1.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一般来说,文人的诗用词往往是文绉绉的,有的喜欢用生僻的词语,有的刻意用典,生怕让人看懂。而张俞的《蚕妇》诗,却是相反,诗人似乎在选词造句上下了很大功夫,其用意恐怕就是让更多的人一看就懂。这首诗中的“入城市”三个字,今人会误解,但宋代人是不会理解错的。

2.有隐有现,吊人胃口。

我们不妨开个玩笑,先把这首诗的题目隐去,然后请某人读这首诗。那么,当他看了前两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后,问问他:诗中的主人公进城卖什么东西去了?笔者估计,恐怕他不会知道。这是不是诗人有意吊人胃口?等他读罢后两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他可能才会豁然开朗:啊,原来主人公进城是卖蚕丝去了。当然,他也许还弄不清楚。那就只好出示诗的题目了。你说,张俞的写作艺术如何?

3.是蚕妇的自白,也是诗人的心声。

有人说,这首诗是写蚕妇心理活动的,句句都是蚕妇的自白。如果确实如此,我们就可以把诗的意思写成这样:“我昨天进城卖蚕丝去了,回家后眼泪沾湿了我的手巾。因为我看到,城里那些满身穿着丝绸衣裳的,都不是养蚕的人!”

但,这首诗也可以是诗人在告诉读者一件事情呀!于是,我们把诗的意思这样表述也无不可:“我知道这样一件事,昨天一个养蚕的妇女进城卖蚕丝去了,回家后她哭得眼泪都湿透了手巾。他说,城里那些满身穿着绸缎衣裳的,没有一个是养蚕之人!”

那么,这首诗到底是哪种写法?结论是“二者兼而有之”。诗人或许无意,但其客观作用却是异常的:一是读者从蚕妇的自白中,可以看到她湿透了的手巾,听到她一边哭泣一边诉说的声音;二是诗人的讲述,不仅倾诉了蚕妇的痛苦,而且表现出自己对蚕妇的同情,更能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控诉!

4.独具一格的对比手法。

这首诗一看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几乎也是多数诗人揭示贫富悬殊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共同写法。然而,张俞的《蚕妇》,在运用这种手法上却独具一格。

(1)前两句与后两句是隐含对比。粗看起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与“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两句只是因果关系:蚕妇所以“归来”痛哭,是因为城里看到穿着绸缎衣裳的,并非养蚕之人。但,只要你稍加思索,就会想到,前两句与后两句之间在内容上构成了对比,而且这种对比是极其深刻而形象的。说它深刻,是指这个对比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劳动者劳而无获,而剥削者不劳而获。”说它形象,是指这个对比把穿绸缎而喜笑颜开的富人,与衣服褴褛而眼泪沾巾的贫民放在一起,让读者思索。这是悲与喜的对比!这是富人的欢笑建筑在穷人眼泪上的对比!

(2)“昨日入城市”与“归来泪满巾”之间是设疑对比。蚕妇进城卖了蚕丝本应该高兴,按常理应写“归来喜在心”之类,可为什么反而是“归来泪满巾”呢?这个对比,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设置悬念,二是引起读者思索。而这正是诗人希望获得的效果。

(3)“遍身罗绮者”与“不是养蚕人”之间是正反对比。关于这一对比,请读者自己体会。

文章结束前,想到了与这首诗同名的另一首诗——唐代杜荀鹤的《蚕妇》。这两首诗都是写蚕妇的,用的也都是对比的写法。应该说,杜荀鹤的这首诗,张俞是会看到的。但,张俞不仅没有回避这种题材,而且干脆也以“蚕妇”为题写出一首诗来。就这一点,就足可以看出张俞的气魄与胆识。

现在,笔者把杜荀鹤的《蚕妇》抄于下面,供读者对照欣赏。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李淑章)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