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天寒地冻数九天

刘清羽 摄

每年的“冬至”时节,是寒冷的极限,因为北半球夜间最长白昼最短,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其后虽然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缩短,但在一段时间内,大地仍在透支热量。

我国阴历的“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头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直到“九九”81天结束。

“九九歌”,是根据人们对寒冷的感觉以及气温引起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说明天气冷暖的,适合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公认的九九歌想必读者耳熟能详:“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然而,清水河人根据所在山区的寒冷特点,归纳出更为形象的说法:“头九二九-冻烂碓臼,三九四九-‘牙’门叫狗,五九六九-消开井口,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加一九-犁牛急走。”意思是说:一九二九最冷,能把舂米的石臼冻裂;三九四九特别冷,主人给看家护院的狗喂食时冷得不敢出院,拉开门缝把狗叫回家;五九六九气温有所回暖,井口的结冰开始融化;七九八九天气更加暖和,远远望去,河岸边的柳树泛出淡淡的豆青色;九九之后,田野到处是老农吆喝着耕牛犁地的繁忙景象。

老北京有染“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就是画一枝梅花,上面有81片花瓣,代表数九81天。从冬至开始,每过一天用红色涂一片花瓣。待过完数九天花瓣全涂成红色。这时外面的桃花已经绽放,所以有“九尽桃花开”的说法。

北方的数九天归根结底,就一个“冷”字。其根源是一股强似一股的寒潮导致的刮风和下雪。

西北风吹来,挂在枝头的枯叶“哗啦啦”摆动,黔驴技穷般显示自己的存在。夜幕降临,寒风在雪地上、树林间、河谷中以及房前屋后游荡,时而尖叫时而咆哮,肆虐着掠过一切障碍物,仿佛要把世上的一切裹挟而去。

一片片翻飞的雪花,飘飘洒洒从遥遥九天落下。它们跟随狂风的鞭梢横冲直撞,叫嚣着冬的野蛮与狂暴。也有时,大片大片的雪花一连几天静静地飘落,将天地间营造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燕山雪花大如席”的非凡阵势。松树的枝冠上结满一团又一团“棉花”。

冬天,广袤空旷的原野上,要么覆盖着皑皑白雪,要么罩一层冷冷的薄霜。萧索的树枝摇曳不定,连鸟儿也不愿意在上面驻足。人们颤抖着身子,双手对插在袖管里,慌慌张张行走着,一刻也不想在外面耽搁。

其实,北方的冬天是一个令人羡慕和向往的美好季节。白色的雾、白色的霜、白色的雪……朴素得像一幅素描画,晶莹得如同少女的心灵。一切是那样的简单那样的明快,干净得容不下半点污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瑞雪过后,天气清冷清冷的,但裹不住孩子们的情趣,一个个穿成笨熊的样子,堆雪人滑冰车,甚至上山打沙鸡套野兔。对于农人来说,劳累了大半年,冬日里能歇息了。于是屋子里旺旺的炉火映着三五张红扑扑的脸,沏一壶酽酽的黑砖茶,炒一锅新收的葵花籽,天南地北侃着大山,笑声不时从农家的窗口飘出来。

城里的上班族,天刚蒙蒙亮就起身洗漱直奔单位,华灯璀璨才能形色匆匆回到家中。那些闲着没事干的市民,也因为天寒日短找到了偷懒的理由,晨练的少了,散步的少了,广场冷清了。人们躲在暖暖的屋子里,读书阅报看电视。

冬天的阳光分外珍贵,大好晴天,人们走出户外,感受冰雪中的暖阳,无不心怀感恩。北方的人们,尤其到了冬季,绝不让自己的肚皮受到委屈,变着戏法更换着餐桌上的美味。冬季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以缓解畏寒现象,促进新陈代谢。谚语中有“夏吃萝卜冬吃姜”的说法。冬天吃姜,有回阳通脉、健胃益脾、止咳祛痰的作用。

走进数九天,经历与严寒的持久较量,才让人的意志更加坚定、心灵更加纯朴、梦想更加具体。在挥霍冬天闲散的浪漫时,自然是迎接春的脚步。(孙虎原)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