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投身农村幼教事业的“夫妻档”

库伦旗后勿力布格村村民崔志民和妻子闫雨欣用了八年多的时间在当地办了一所占地面积近7000余平方米,建筑设施比城市里的幼儿园一点都不逊色的村级幼儿园,为当地发展农村幼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后勿力布格村位于库伦旗南23公里,全村总人口610人,常住人口564人,60岁以上人口123人,留守儿童9人。崔志民是当地的农民,他的妻子闫雨欣是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毕业于保定师范学院英语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闫雨欣去村里妇联主任高娃家做客,聊天时得知附近十几个村的学校都撤销了,村里4、5岁的小孩没有办法上幼儿园,想上幼儿园的孩子还得去库伦镇租房子,家庭条件差的干脆就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了。第二天,十几户有孩子的村民突然带着孩子来找闫雨欣,让闫雨欣在后勿力布格村教孩子们学习。也许是和孩子们的那种莫名的感情让闫雨欣被说动了,这也为她和丈夫创业打下了基础。

▲库伦旗后勿力布格村育才幼儿园创始人闫雨欣

2011年6月,闫雨欣开始为开办幼儿园做准备,她先后走访了附近十几个村,通过了解她得知自从村镇上的学校撤销以后,这些地方的学前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看到这样的情况,闫雨欣认为在勿力布格村开办一个幼儿园是完全有必要的,而且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孩子教育是大事,学前教育是关键。于是,她购进了桌椅、教学设备、厨房设备,把自己家的三间房子做了改建,同时和库伦旗教体局做了办学申请,着手准备招生的事情。

2011年9月,育才幼儿园开始正式招生。刚开始,幼儿园里一共招了8个孩子。带着这8个孩子的梦想和这8个家庭的期待,闫雨欣开始了第一期幼儿园学习教育。紧接着,邻村的孩子们也陆陆续续的来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幼儿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孩子日益增多,原本的三间教室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了让孩子们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2012年,闫雨欣和丈夫崔志民东拼西凑了68万元盖了一栋面积310平方米的教学楼。闫雨欣看到农村牧区那些留守儿童都是爷爷奶奶接送孩子,尤其在冬天,更是多有不便。有一次,她看到一位爷爷送孩子上学时在冰上狠狠的摔了一跤,当时闫雨欣的眼泪就流出来了。于是她决定再购买一辆面包车,亲自接送孩子,为老人们减轻点负担,这一举动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幼儿园的收费一直是旗里最低的,曾经多次面对债务和幼儿园微薄的收入间的矛盾,闫雨欣都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她和丈夫商量想提高些学费,可崔志民却说:“不长,有啥压力我扛着,你把学校管好就行了,我种地、养牛、打工挣钱还债,咱不能为了钱耽误孩子上学,有钱的上学,没钱的照样可以来咱这上学,交不起学费的咱就不要!”就这样,几年的时间下来,两口子一直坚持这样的收费标准,幼儿园不但没有盈利反倒一直在亏损,债务没减反倒增加了。为了能省钱,一家人几年里几乎没有买过什么衣服,都是穿的亲戚朋友送的旧衣服。为了能把幼儿园办好,闫雨欣几年都没有回老家看父母。为了能把幼儿园里里外外的工作打理好,闫雨欣累成了驼背。

后勿力布格村育才幼儿园自开办以来,不断规范管理,更新理念,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付出就有收获。2015年,在扩建育才幼儿园时,当地政府为育才幼儿园拨款60万元。“2014年我们的在园幼儿数量增多,教体局给我们一个扩建项目资金,金额是60万元,补助方式是按平米补助,我们自己又借了153万元,扩建了现在面积900平方米的平房。”目前,育才幼儿园占地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现有大、中、小三个班级,在师资力量方面,聘请了高校幼师专业并且均有从业资格的毕业生。

闫雨欣说:“我们在农村开办这所幼儿园,一来可以让农村牧区的适龄孩子按时、按质、按量接受学前教育,为农村牧区教育做一点贡献。二来可以解放部分劳动力,让一些学生家长有时间去打工,增加收入,从而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同时,在农村牧区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风气,带动更多的家庭重视学前教育,提高当地教育质量。”(王晓瑞 乔新宇 魏严)

[责任编辑:李中锋]